翻譯和注釋
譯文
燕昭王延請郭隗,高筑起了黃金臺。
劇辛從趙國投奔燕國,后來鄒衍也從齊國奔來。
可是如今的當政者,卻棄我如同塵埃。
他們寧肯花珠玉來買歌看舞,卻以糟糠養(yǎng)賢才。
此刻我方明白,黃鵠為什么要遠君而去,千里高飛獨自徘徊。
注釋
燕昭:即燕昭王。延:聘請。郭隗:戰(zhàn)國時燕國人。據(jù)《史記·燕昭公世家》記載:戰(zhàn)國時,燕昭王欲報齊國侵占國土之恥,屈身厚幣招納天下賢士。郭隗說:“要想招致四方賢士,不如先從我開始,這樣賢于我的人就會不遠千里前來歸附?!庇谑钦淹跣拗m室給郭隗居住,像對待老師一樣尊重他。后來樂毅、鄒衍、劇辛等都相繼來到燕國。當鄒衍到燕國時,昭王親自拿著掃帚,屈著身子在前掃除路上灰塵,恭敬相迎。后任樂毅為上將軍。樂毅為燕國攻下齊國七十余城。
黃金臺:據(jù)《上谷郡圖經(jīng)》載,黃金臺在易水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臺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
劇辛:戰(zhàn)國時燕將,原為趙國人,燕昭王招徠天下賢士時,由趙入燕。
鄒衍:亦作騶衍,戰(zhàn)國時著名的哲學家,齊國人。
奈何:怎么,為何。青云士:指身居高位的人,即達官顯貴。
買歌笑:指尋歡作樂。
舉:高飛。黃鵠舉:相傳春秋時魯國人田饒因魯哀公昏庸不明,自比為“一舉千里”的黃鵠(古書中“鵠”、“鶴”常常通用),用“黃鵠舉矣”,表示要離開魯國。
古風其十五問答
問:《古風其十五》的作者是誰?
答:古風其十五的作者是李白
問:古風其十五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古風其十五是唐代的作品
問:古風其十五是什么體裁?
答:五古
問:燕昭延郭隗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燕昭延郭隗 出自 唐代李白的《古風其十五》
問:燕昭延郭隗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燕昭延郭隗 的下一句是 遂筑黃金臺。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古風其十五賞析
前四句用戰(zhàn)國時燕昭王求賢的故事。燕昭王決心洗雪被齊國襲破的恥辱,欲以重禮招納天下賢才。他請郭隗推薦,郭隗說:王如果要招賢,那就先從尊重我開始。天下賢才見到王對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賢才也會不遠千里而來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臺,置以黃金,大張旗鼓地恭敬郭隗。這樣一來,果然奏效,當時著名游士如劇辛、鄒衍等人紛紛從各國涌來燕國。在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賢臣對待天下賢才的態(tài)度。李白認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禮賢求賢,郭隗的可貴在于為君招賢。
然而,那畢竟是歷史故事。次四句,詩人便化用前人成語,感諷現(xiàn)實。“青云士”是指那些飛黃騰達的達官貴人?!妒酚洝げ牧袀鳌氛f:“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說,下層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達官貴人,才有可能揚名垂世,否則便被埋沒。李白便發(fā)揮這個意思,感慨說,無奈那些飛黃騰達的顯貴們,早已把我們這些下層士人象塵埃一樣棄置不顧。顯貴之臣如此,那么當今君主怎樣呢?李白化用阮籍《詠懷》第三十一首諷刺魏王語“戰(zhàn)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尖銳指出當今君主也是只管揮霍珠玉珍寶,追求聲色淫靡,而聽任天下賢才過著貧賤的生活。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著尖銳的揭露和諷刺。
現(xiàn)實不合理想,懷才不獲起用,那就只有遠走高飛,別謀出路,但是前途又會怎樣呢?李白用了春秋時代田饒的故事,含蓄地抒寫了他在這種處境中的不盡惆悵。田饒在魯國長久未得到重用,決心離去,對魯哀公說:“臣將去君,黃鵠舉矣!”魯哀公問他“黃鵠舉”是什么意思。他解釋說,雞忠心為君主效勞,但君主卻天天把它煮了吃掉,這是因為雞就在君主近邊,隨時可得;而黃鵠一舉千里,來到君主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雞那樣忠心效勞,卻受到珍貴,這是因為黃鵠來自遠方,難得之故。所以我要離開君主,學黃鵠高飛遠去了。魯哀公聽了,請?zhí)镳埩粝?,表示要把這番話寫下來。田饒說:“有臣不用,何書其言!”就離開魯國,前往燕國。燕王立他為相,治燕三年,國家太平。魯哀公為此后悔莫及。(見《韓詩外傳》)李白在長安,跟田饒在魯國的處境、心情很相似,所以這里說“方知”,也就是說,他終于體驗到田饒作“黃鵠舉”的真意,也要離開不察賢才的庸主,去尋求實現(xiàn)壯志的前途。但是,田饒?zhí)幱诖呵飼r代,王室衰微,諸侯逞霸,士子可以周游列國,以求遂志。而李白卻是生活在統(tǒng)一強盛的大唐帝國,他不可能象田饒那樣選擇君主。因此,他雖有田饒“黃鵠舉”之意,卻只能“千里獨徘徊”,彷徨于茫茫的前途。這末二句,歸結(jié)到懷才不遇的主題,也結(jié)出了時代的悲劇,形象鮮明,含意無盡。
《古風》五十九首都是擬古之作。其一般特點是注重比興,立意諷托,崇尚風骨,氣勢充沛,而語言樸實。這首顯然擬阮籍《詠懷》體,對具體諷刺對象,故意閃爍其詞,但傾向分明,感情激越,手法確似阮詩。這表明李白有很高的詩歌藝術(shù)素養(yǎng)和造詣。但從詩的構(gòu)思和詩人形象所體現(xiàn)的全篇風格來看,這詩又確實保持著李白的獨特風格。如上所述,首四句是詠歷史以寄理想,但手法是似乎直陳史事,不點破用意。次四句是借成語以慨現(xiàn)實,但都屬泛指,讀者難以猜測。末二句是借故事以寫出路,但只以引事交織描敘,用形象點到即止??偲饋砜矗址ㄊ枪蕯M阮籍的隱晦,而構(gòu)思則從理想高度來揭露現(xiàn)實的黑暗,表現(xiàn)出李白那種熱情追求理想的思想性格,和他的詩歌藝術(shù)的一個主要的風格特征。
(倪其心)
- 新津小宴之明日欲游修覺寺以雨不果呈范舍人風雨長亭話別離,忍看清淚濕燕脂。酒光搖蕩歌云暖,不似西樓夜宴時。
- 對雪六首朔風吹不盡,顥氣入無間。市井人喧息,江湖鳥翼頑。酒邊驚晚歲,吟外失群山。溫室便高臥,明朝任塞關(guān)。
- 杏花白鷴天工剪刻為誰妍,抱蕊游蜂自作團。把酒惜春都是夢,不如閑客此閑看。
- 送王適徐州赴學送別江南春雨淫,北方誰是子知音。性如白玉燒猶冷,文似朱弦叩愈深。萬里同舟寬老病,一杯分袂發(fā)悲吟。明年榜上看名姓,楊柳春風正似今。
- 扃秀亭倦飛山鳥未能遷,心在孤云疊嶂間。大水雄山須遠適,好風佳月自幽閒。非關(guān)謝傅當年事,何似周郎舊日山。安得此心成獨往,白鷗盟約在江灣。
- 王倅成老挽詩二首末俗輕浮甚,斯人有古風。持身無表襮,為吏極清通。學似武平一,仕如張長公。龜趺宜篆刻,潛德照無窮。
-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與二…凡三十韻大雅何寥闊,斯人尚典刑。交期余潦倒,材力爾精靈。二子聲同日,諸生困一經(jīng)。文章開穾奧,遷擢潤朝廷。舊好何由展,新詩更憶聽。別來頭并白,相見眼終青。伊昔貧皆甚,同憂心不寧。棲遑分半菽,浩蕩逐流萍。俗態(tài)猶猜忌,妖氛忽杳冥。獨慚投漢閣,俱議哭秦庭。還蜀只無補,囚梁亦固扃。華夷相混合,宇宙一膻腥。帝力收三統(tǒng),天威總四溟。舊都俄望幸,清廟肅惟馨。雜種雖高壘,長驅(qū)甚建瓴。焚香淑景殿,漲水望云亭。法駕初還日,群公若會星。宮臣仍點染,柱史正零丁。官忝趨棲鳳,朝回嘆聚螢。喚人看騕褭,不嫁惜娉婷。掘劍知埋獄,提刀見發(fā)硎。侏儒應共飽,漁父忌偏醒。旅泊窮清渭,長吟望濁涇。羽書還似急,烽火未全停。師老資殘寇,戎生及近坰。忠臣辭憤激,烈士涕飄零。上將盈邊鄙,元勛溢鼎銘。仰思調(diào)玉燭,誰定握青萍。隴俗輕鸚鵡,原情類鶺鴒。秋風動關(guān)塞,高臥想儀形。
- 社日濁澗回湍激,青煙弄晚暉。緣隨春酒熟,分與故山違。社鼓喧林莽,孤城隱翠微。山花羞未發(fā),燕子喜先歸。
- 侯灘江邊皎皎過侯灘,更上山腰看打盤。百歲老兒親擊鼓,城中憂患不相干。
- 東偏紙閣初成蚍蜉占雨解移穴,蟋蟀畏寒先近床。我亦聯(lián)屏為燠室,一冬省火又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