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
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雷真一噫。
聞塵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
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敗。
眼花亂墜酒生風,口業(yè)不停詩有債。
君知五蘊皆是賊,人生一病今先差。
但恐此心終未了,不見不聞還是礙。
今君疑我特佯聾,故作嘲詩窮險怪。
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雨快。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有位詩人窮不可奈,借輛車子搬家卻無物可載。恰如杜甫袋里還有一文錢,買了咸鹽卻買不上青菜。
我如今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好耳朵已聾。
現(xiàn)在有人把螞蟻爬行當作牛斗,我把驚雷閃電只當作耳邊風。
自覺近來已經(jīng)變作超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用不著像孫楚那樣去“枕流漱石”,人間禍福都是流水行云。
倏忽當初本是一片好心,見到渾沌沒有五宮十分可憐。他用七天幫助渾沌鑿成七竅,七竅鑿成,渾沌便一命歸天。
飲酒賦詩本是圖個痛快酒后狂言,神仙見怪。人生識字便開始糊涂,寫出了詩文都要還債。
佛家把“五蘊”當作罪惡根源,我已經(jīng)耳聾該可以稍稍心安。
可惜佛門道行我沒有修成,不見不聞還是心煩意亂!
朋友說我作啞裝聾,故作怪濤竭盡譏諷之能。
勸我不要自作聰明多說話,防止有一天耳朵長上頭頂。
注釋
⑴秦太虛:秦觀,字太虛。
⑵“借車”句:孟郊《移居》詩:“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br />⑶“留得”句:杜甫《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br />⑷杜陵翁:指杜甫,號杜陵野老。
⑸“右臂”句:杜甫《清明》詩“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左耳聾?!甭槪╧uì):聾。
⑹“人將”句:《晉書·殷仲堪傳》載,殷仲堪的父親曾患過一種奇怪的耳病,聽到床下的螞蟻動,以為是牛斗。
⑺噫(yì):嘆息。
⑻“聞塵”句:佛家把眼、耳、鼻、舌、身、意,稱為“六根”,又進一步把這些器官的感覺稱為“六塵”。譬如耳朵是“根”,聽覺(聞)就是“塵”。聞塵掃盡,便是失去聽覺,根性空,便是耳朵這個器官等于無用。
⑼“不須”句:這里翻用晉代孫楚“枕流漱石”這句名言。詩中的意思是,以流水作枕,是為了洗耳。
⑽“大樸”句:《莊子·應帝王》說,倏、忽二人在渾沌生活的地方相遇(“渾沌”也是一個人),倏與忽覺得渾沌沒有人們都有的七竅,很是可憐,于是便助人為樂,一天幫渾沌鑿一竅。渾沌本是活的,誰知七竅鑿完,渾沌便死了。大樸,謂原始質樸的大道。
⑾“六鑿”句:《莊子·外物》說,人的喜、怒、哀、樂、愛、惡這六種情感是“六鑿”,人有各種情緒存在,便是“六鑿相攘”,不得安寧。攘,侵犯,這里指存在。
⑿口業(yè):佛教語,指妄言、惡口、兩舌、綺語。這里喻禍從口出。
⒀五蘊:佛家把色、受、想、行、識稱為“五蘊”,“五蘊皆是賊”和“六鑿相攘”意思相同。
⒁人生一?。褐嘎犛X。差:通瘥,病愈。
⒂佯(yáng):假裝。
⒃額癢出三耳:隋朝傳說,有個叫張審通的秀才,夜間睡夢中在冥府任記錄。一次,冥官為了獎勵他,在他額頭上也安上一只耳朵。審通醒來后,覺得額頭發(fā)癢,轉瞬間果真涌出一只耳朵,比原來的聽覺更靈。于是一時傳為奇事,稱他是“三耳秀才”。但是這只耳朵有如雞冠,頂在額頭上,有損美觀。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問答
問:《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的作者是誰?
答: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的作者是蘇軾
問: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是宋代的作品
問: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 出自 宋代蘇軾的《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問: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君不見詩人借車無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 的下一句是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賞析
詩的開頭先從孟郊《移居》詩說起,因為他自己也正在“移居”(由徐州到湖州)。移居顯得如此清貧,于是他又很自然地聯(lián)想起杜甫的“留得一錢看”這句自慰兼自嘲的話。下兩句轉入耳聾。杜甫的另兩句詩:“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左耳聾?!比糁粡淖置嫔蠈ふ遥瑢Φ蒙咸柕膬H是耳聾,可是,他引這兩句杜詩,是想從整個精神上合拍,只有這樣,典才用活?!熬灰娫娙私柢嚐o可載,留得一錢何足賴!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雖存耳先聵?!边@些,都是濃得化不開的牢騷塊壘。
下面便是正面入題,用亦莊亦諧的口氣發(fā)表議論。他說:一般人總是那么提心吊膽,那么戰(zhàn)戰(zhàn)兢兢,我才不哩!“人將蟻動作牛斗,我覺風雷真一噫”,人家把螞蟻之動看作牛斗,當成風雷,他聽來不過是一聲唉罷了。他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他根本就不聽,“聞塵掃盡根性空,不須更枕清流派?!被嫉没际е?,在他思想上已一掃而空,他已不必像古人那段“枕流洗耳”了。詩人這些話是有針對性的,因為自從他離開朝廷之后,多年來憂讒畏譏,不見不聞,反倒覺得潔凈。
接著,他又深一層抒發(fā)感慨說:“大樸初散失渾沌,六鑿相攘更勝壞。眼花亂墜酒生風,口業(yè)不停詩有債?!币粋€人若是能渾渾沌沌就好了,一有知識,便有憂患,所謂“人生識字憂患始”,知識愈多,必愈加敏感,這就更壞事了,紛紛擾擾,等于酒后生風,眼花繚亂,會惹下很多“口業(yè)”。這里,還同時提到“詩債”,很像是針對“烏臺詩案”的讖語,但實際上詩人是不可能預知的。
再下面,他的感慨愈旋愈深,索性傾吐出內心的真情。他說:“君知五蘊皆是賊?!睂κ挛锏拿舾杏谝延泻Γ叶讯@,“人生一病今先差”,盡可不聞不問了。但是,他關注時政的心還在,一切不聞不問的努力還是會化為徒勞,所以“不見不聞還是礙”,詩人欲求超脫、終究不能超脫的心情至此和盤托出。
詩寫到這里,意思已完全說清了。但為了讓詩人自己和對方都輕松一下,他又強顏為笑,想用幾句詼諧話遮蓋住剛才所觸及的衷曲?!敖窬晌姨匮鹈@,故作嘲詩窮險怪。須防額癢出三耳,莫放筆端風雨快。”意思是:你心疑我是裝聾,所以寫出這樣險怪的詩來作調侃,可是,你須明白,你這種過分的聰明,會使你自己受到上天的戲弄,成了“三耳秀才”。
這首詩,恰好總結了詩人在“烏臺詩案”之前一段時間內的思想情緒:他憂讒畏譏,卻又過于“托大”,此時還是“我覺風雷真一噫”,到烏臺詩案之時,只能“魂驚湯火命如雞”(系于獄中所作)了。他經(jīng)此打擊,創(chuàng)巨痛深,所以在“詩案”以后,詩作的風格上以至手法上都有改變,由劉禹錫那樣的喜好諷刺,轉而為白居易式的曠達、陶淵明式的恬適——一句話,不再那么天真了。
天真,坦率,是詩人的本性,卻又是他的苦難根源。
- 卜算子(無逸寄示近作梅詞,次韻回贈)常記十年前,共醉梅邊路。別后頻收尺素書,依舊情相與。早愿卻來看,玉照花深處。風暖還聽柳際鶯,休唱閑居賦。
- 死后詩忽作無期別,沈冥恨有馀。長安雖不遠,無信可傳書。
- 從軍行穹廬雜種亂金方,武將神兵下玉堂。天子旌旗過細柳,匈奴運數(shù)盡枯楊。關頭落月橫西嶺,塞下凝云斷北荒。漠漠邊塵飛眾鳥,昏昏朔氣聚群羊。依稀蜀杖迷新竹,仿佛胡床識故桑。臨海舊來聞驃騎,尋河本自有中郎。坐看戰(zhàn)壁為平土,近待軍營作破羌。
- 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論交何必星霜久,白頭得似傾蓋友。長安市上李將軍,挽弓舊不論石斗。只今有子似渠長,清夜讀書雪邊牖。云端烽煙半點無,怪來將軍不好武。遺我驪珠三百顆,字字鐫鑱未曾茍。得得且看錢塘潮,莫莫言攀渭城柳。朝家金印斗樣大,情知不上書生肘。儒冠多誤儂飽諳,毛錐焉用君知否。便應早請終軍纓,徑須系取單于首。居延蒲類水如天,吹作春風一杯酒。歸來冠劍上凌煙,剩作功名落人口。如何收劍許光芒,也趁槐花黃里走。獻璞雖真不救脛,絕弦何如只停手。人生匹似風中花,榮瘁升沉豈非偶。與君早賦歸去來,名垂萬古知何有。不如耳熱歌鳴鳴,醉帽欹傾衣不細。詩流唱和秋蟲鳴,僧房問荅獅子吼。盡令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 園中雜書殘花委地筍掀泥,香碗詩囊到處攜。幽夢欲成誰喚覺,半窗斜日鷓鴣啼。
- 獵橋午憩坐睡路是山腰帶,苔為石面花。隔溪聞鳥語,疏竹見人家。雨足睛須耐,神勞睡卻佳。睡魔推不去,知我怪新茶。
- 和惠思歲二日二絕懶讀書來已數(shù)年,從人嘲我腹便便。為嫌歸舍兒童聒,故就僧房借榻眠。
- 柳梢青(建康作)白鷺洲前,烏衣巷口,江上城郭。萬古豪華,六朝興廢,潮生潮落。信流一葉飄泊。嘆問米、東游計錯。老眼昏花,吳山何處,孤云天角。
- 感事三十四韻(丁卯已后)紫殿承恩歲,金鑾入直年。人歸三島路,日過八花磚。鴛鷺皆回席,皋夔亦慕膻。慶霄舒羽翼,塵世有神仙。雖遇河清圣,慚非岳降賢?;蚀热萆⒆?,公議逼陶甄。江總參文會,陳暄侍狎筵。腐儒親帝座,太史認星躔。側弁聆神算,濡毫俟密宣。宮司持玉研,書省擘香箋。唯理心無黨,憐才膝屢前。焦勞皆實錄,宵旰豈虛傳。始議新堯歷,將期整舜弦。去梯言必盡,仄席意彌堅。上相思懲惡,中人詎省愆。鹿窮唯牴觸,兔急且聯(lián)猭。本是謀賒死,因之致劫遷。氛霾言下合,日月暗中懸。恭顯誠甘罪,韋平亦恃權。畏聞巢幕險,寧寤積薪然。諒直尋鉗口,奸纖益比肩。晉讒終不解,魯瘠竟難痊。只擬誅黃皓,何曾識霸先。嗾獒翻丑正,養(yǎng)虎欲求全。萬乘煙塵里,千官劍戟邊。斗魁當北坼,地軸向西偏。袁董非徒爾,師昭豈偶然?中原成劫火,東海遂桑田。濺血慚嵇紹,遲行笑褚淵。四夷同效順,一命敢虛捐。山岳還青聳,穹蒼舊碧鮮。獨夫長啜泣,多士已忘筌。郁郁空狂叫,微微幾病癲。丹梯倚寥廓,終去問青天。
- 過賈島野居青門坊外住,行坐見南山。此地去人遠,知君終日閑。蛙聲籬落下,草色戶庭間。好是經(jīng)過處,唯愁暮獨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