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版本一)
堂上謀臣帷幄,邊頭猛將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與曰可。
此日樓臺鼎鼐,他時劍履山河。都人齊和《大風歌》。管領群臣來賀。(版本二)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大堂之上謀臣開宴,邊疆將士手持武器。作戰(zhàn)的自伐氣候條件具備,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且眾志成城?!翱梢杂懛パ鄧藛??”說:“可以?!?br />今日在樓臺之上籌謀國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風歌》,不需多日四方便千慶賀。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尊俎(zūn zǔ):酒器,代指宴席。劉向《新序》說:“夫不出于尊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謂也?!?br />燕可伐歟(yú):可以討伐燕國了嗎?
樓臺:指相府。
鼎鼐(dǐng nài):炊器;古時把宰相治國比作鼎鼐調味,古以之代相位。
大風歌:漢高祖掃平四海,統(tǒng)一天下之后,以家鄉(xiāng)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齊聲高唱大風歌。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問答
問:《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作者是誰?
答: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作者是劉過
問: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是宋代的作品
問: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 出自 宋代劉過的《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問: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 的下一句是 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問:出自劉過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過名句大全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賞析
上半闋寫有利于北伐的大好形勢,說堂上有善謀的賢臣,邊疆有能戰(zhàn)的將士,天時、地利與人和都對南宋王朝有利,因而伐金是切實可行的。對自己力量的自豪和肯定,是向當地朝野普遍存在的自卑、畏敵情緒的挑戰(zhàn)。進入下半闋,由全國形勢說到韓侂胄本人:先寫今日治國,次寫明年勝利。句中那勝利在握的豪情和壯志,不要說在當時存在巨大的鼓舞力量,即使現在去讀,也給人增添信心和勇氣。
劉過詞學辛棄疾。黃說劉過:“多壯語,蓋學稼軒也?!保ā痘ㄢ衷~選》),以此篇而論,在藝術上就有以下兩點頗有辛詞精神:第一、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強了詞篇的表現力。比如,此詞上片“天時地利與人和”化用《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币蚨摼湓谡f明天時、地利、人和都有利的同時,還有著強調人和的作用,這樣,一方面使得它與前兩句聯系起來,另一方面也符合向韓侂胄祝壽的主題。其次,“‘燕可伐歟?’曰:‘可’”用《孟子·公孫丑下》:“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歟?’孟子曰:‘可。’”由于用了“圣人”之言,并把侂胄伐金和歷史上的伐燕聯系起來,既使語氣鏗鏘有力,又巧妙地完成了向下片的過渡。下片中的“帶礪山河”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厲,通礪,磨刀石),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原典的意思是:即使黃河變得像帶子那么窄了,泰山變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了(意思永遠不可能),諸侯的封國也將安然無恙,勛臣之富貴將永遠傳給子孫后代。使用這個典故,把韓侂胄暗中比作漢高祖的開國重臣,預祝他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卻不露阿諛之態(tài),深得壽詞之三昧?!按蠹引R唱《大風歌》”用《史記·高祖本紀》:“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市,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飲。發(fā)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眲⑦^的“大家齊唱《大風歌》”,容易想起“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的歌詞,而這類歌詞,對于山河破碎的國家,對于大批背井離鄉(xiāng)的人民,對于求功心切的韓侂胄,無疑都是一種鼓舞。第二、語言流利、灑脫,具有辛詞酣暢淋漓的情味。
這種風格的形成,是和以下幾種語言材料的使用分不開的:一、口語和熟語,如“大家齊唱”、“四方來賀”、“謀臣尊俎”、“將士干戈”;二、散文成句,如“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三、常用典故,如所用《孟子》兩則與《史記》兩則。這些詞語由于為人們所耳熟能詳,因而讀來親切明快,一氣呵成。
- 壽傅憲籍甚何陽地,江山秀色連。家聲自巖野,帝夢協臺躔。彝鼎功鐫勒,衣冠喜接聯。相門當出相,賢父又生賢。歲必為霖雨,舟宜濟大川。渥洼龍種異,丹穴鳳毛鮮。擊甕知奇略,惜陰起妙年。五車胸磊磊,萬卷腹便便。韓柳堪同步,班揚可并肩。千言看落紙,一掃快飛煙。未說才如錦,端知□似椽。斯文當振耀,吾道不沉綿。揮麈談噴麝,書麟思涌泉。鴒原真孝友,雁塔壓儒先。聲價機云上,風流王謝邊。兩科能俯拾,百和地更兼全。當代江都相,今時司馬遷。紬書蓬館盛,主爵粉闈專。致主心公正,經邦力勉旃。嘉謀辰必告,宣席夜應前。遽向急流退,猶為郡紱牽。道州迎竹馬,漳浦示蒲鞭。一節(jié)方持遠,十行俄促還。云霄知有路,雨露正無偏。復喜升華省,重聞?chuàng)硎箼?。望塵將負弩,夾道看帷褰。善化能均被,仁風自廣宣。片云時作雨,長夏水盈田。賦已無三窟,民今戴二天。江湖欣有歲,魚稻不論錢。爵未稱德耳,天家厚報焉。宣勞更內外,清禁召騰騫。豈但狨遮坐,仍須錦護韉。華才方燁燁,王道正平平。草詔金門手,調羹鳳閣仙。勛華聯竹帛,儀表稱貂蟬。饋鯉嘉辰應,垂弧異氣躔。中元明日是,皓月隔宵圓。南圃開奇卉,東湖泛瑞蓮。屈卮浮蟻綠,曲篆引香旋。善頌詩三百,深祈歲八千。再摩金狄久,不許玉枝堅。鴻雁昂霄遠,芝蘭滿砌妍。定知仁者壽,寧羨老而傳。自愧微生跡,嘗蒙先正憐。顧方紆墨綬,應念忝青氈。剩喜逢初度,將何見意虔。祺維遙獻祝,敢繼頌申篇。
- 憶帝京(贈彈琵琶妓)薄妝小靨閑情素。抱著琵琶凝佇。慢拈復輕攏,切切如私語。轉撥割朱弦,一段驚沙去。萬里嫁、烏孫公主。對易水、明妃不渡。淚粉行行,紅顏片片,指下花落狂風雨。借問本師誰,斂撥當心住。
- 秦少游夢發(fā)殯而葬之者云是劉發(fā)之柩是歲發(fā)首君看三代士執(zhí)雉,本以殺身為小補。居官死職戰(zhàn)死綏,夢尸得官真古語。五行勝己斯為官,官如草木吾如土。仕而未祿猶賓客,待以純臣蓋非古。饋焉曰獻稱寡君,豈比公卿相爾汝。世衰道微士失已,得喪悲歡反其故。草袍蘆箠相嫵媚,飲酒嬉游事群聚。曲江船舫月燈球,是謂舞殯而歌墓??椿ㄗ唏R到東野,余子紛紛何足數。二生年少兩豪逸,詩酒不知軒冕苦。故令將仕夢發(fā)棺,勸子勿為官所腐。涂車芻靈皆假設,著眼細看君勿誤。時來聊復一飛鳴,進隱不須煩伍舉。
- 對菊有懷東園青女凌波楚江冷,庭前一葉鳴金井。砧杵誰家試夾衣,西風攪碎蘆花影。呼童折取籬下金,旋汲山泉注古瓶。細哦七字延秋色,寒香似欠東園清。江上子牟懷魏闕,離情一動腸千結。急呼斗酒破霜螯,楚月不礙西湖月。
- 游天柱觀聽鐘到靈觀,仙子喜相尋。茅洞幾千載,水聲寒至今。讀碑丹井上,坐石澗亭陰。清興未云盡,煙霞生夕林。
- 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fā)后洪入生前圖形燿凌煙,死后起冢高祁連。垛樓陰合蒼官立,輦路苔生石翁泣。吳人最重十月朝,紙錢掛冢風飄飄。積金至斗命可買,玉帶貂冠鎮(zhèn)長在。
- 次王仲信食粥太白狂歌力士鐺,未如食粥魯公清。從教過午饑腸轉,政坐哦詩青眼橫。奇怪爭觀出月脅,詼諧猶足助言鯖。臥聽古寺華鯨吼,飯顆誰憐太瘦生。
- 減字木蘭花(贈孫興宗侍兒四首)修眉山遠。嬌抹烏云秋水畔。酒里花前。坐擁斯人怎得寒。醁醽浮滿。須索空缸仍覆盞。正恐相妨。歸去如聞笑語香。
- 沁園春睡起聞鶯,卷簾微雨,黃昏遞愁。正青翰音斷,離懷幾摺,碧云暮合,千里雙眸。思發(fā)花前,人歸雁后,誤記歸帆天際舟。渾無據,但馀香繞夢,頻到西樓。風流。翻是花讐。謾長遣眉山翠不流。想哀箏繞指,鴻移鳳咽,殘燈背泣,玉沁春柔。夜月精神,朝陽微艷,何處瑤臺輕駐留。愁無際,被東風吹去,綠黯芳洲。
- 長安旅宿九秋旅夜長,萬感何時歇。蕙花漸寒暮,心事猶楚越。直躬邅世道,咫步隔天闕。每聞長樂鐘,載泣靈臺月。明旦北門外,歸途堪白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