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出處】此詩原載《江西通志》和《雩都縣志》。乾隆三十四年黃邦寧編《岳忠武王文集》亦收錄這首詩。
題雩都華嚴寺問答
問:《題雩都華嚴寺》的作者是誰?
答:題雩都華嚴寺的作者是岳飛
問:題雩都華嚴寺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題雩都華嚴寺是宋代的作品
問:題雩都華嚴寺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手持竹節(jié)訪黃龍,舊穴空遺虎子蹤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手持竹節(jié)訪黃龍,舊穴空遺虎子蹤 出自 宋代岳飛的《題雩都華嚴寺》
問:手持竹節(jié)訪黃龍,舊穴空遺虎子蹤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手持竹節(jié)訪黃龍,舊穴空遺虎子蹤 的下一句是 云鎖斷崖無覓處,半山松竹撼秋風。
問:出自岳飛的名句有哪些?
答:岳飛名句大全
題雩都華嚴寺賞析
雩(yu)都,古代縣名。據(jù)《章貢志》云,漢高帝六年始置。一九五七年改為于都縣, 屬江西省。
華嚴寺,光緒二十九年刻本《雩都縣志》卷二載,“羅田巖,縣南五里,一名善山, 深廣如屋,古稱華巖禪院。左為仕學山房,內有巖穴,高不過五尺,而深廣倍之。周濂溪先生倅虔時,曾游此,為賦詩,后 人因建濂溪閣于其右,門臨懸崖。側柏四株,根盤石上,大可四抱,蒼翠拂云,為數(shù)百年物,今存其三。閣右石壁岳武穆、文信國題筆在焉?!?br> 這首詩當作于紹興三年(1133)秋。
①黃龍;華嚴寺左邊山有巖穴,此洞或名白黃龍。舊時代,許多山寺中有黃龍洞。因查不到有關
記載未得確解。
②據(jù)《雩都縣志》載,華嚴寺左有巖穴,高不過五尺,而深廣倍之。 “山西別一洞天,學士大夫
談道者多聚焉。巖左有泉流石罅,……”這句詩是說,現(xiàn)在這里人跡罕至,洞里只有小老虎的足痕
了。
③“云鎖”句,是說半山腰里云霧繚繞。
④撼:搖動。
- 上河陽李大夫上將秉神略,至兵無猛威。三軍當嚴冬,一撫勝重衣。霜劍奪眾景,夜星失長輝。蒼鷹獨立時,惡鳥不敢飛。武牢鎖天關,河橋紐地機。大將奚以安,守此稱者稀。貧士少顏色,貴門多輕肥。試登山岳高,方見草木微。山岳恩既廣,草木心皆歸。
- 題鬼門關朝過鬼門關,虎跡印玄室。暮過鬼門關,猿聲嘯蒼壁。朝暮悲行人,森然增慘栗。駐馬看飛云,蠻煙不見日?;厥淄?,萬里心何極。美人天一方,雙魚莫能覓。遙望天涯亭,相逢不相識。令我思古人,興懷感今昔。
- 減字木蘭花 競渡標簽:端午節(jié)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 東城東城有高樓,峨峨冠城闕。我來屬昏暮,見此初上月。遙天羅江山,極目如霽雪。江山秀如此,豈不生豪杰。臨風一高歌,達曙何由歇。
- 阮郎歸·馬蹄踏月響空山馬蹄踏月響空山。梅生煙壑寒。水妃去后淚痕乾。天風吹佩蘭。紉香久,怕花殘。與君聊據(jù)鞍。一枝欲寄北人看。如今行路難。
- 題鄭少府林園謝家今日晚,詞客愿抽毫。櫪馬方回影,池鵝正理毛。竹筒傳水遠,麈尾坐僧高。獨有宗雷賤,過君著敝袍。
- 續(xù)賦家園七詠橫秋閣秋山萬尺青,影落杯酒中。登臨豈不佳,寒色見遠空。未忘天下憂,胡塵起西風。
- 題許介之詩草我留鳶跕外,君住雁回邊。走仆行千里,敲門授一編。真妍非粉黛,至巧謝雕鐫。何必周丞相,男兒要自傳。
- 【雙調】慶東原_青田九樓山青田九樓山舟中作渺渺山頭路,鱗鱗山上田,繞篷窗六曲屏風面。似丹青輞川,是神仙洞天,隔云樹人煙,試看玉溪邊,恐有桃花片。
- 惜馀春慢(情景)弄月馀花,團風輕絮,露濕池塘春草。鶯鶯戀友,燕燕將雛,惆悵睡殘清曉。還似初相見時,攜手旗亭,酒香梅小。向登臨長是,傷春滋味,淚彈多少。因甚卻、輕許風流,終非長久,又說分飛煩惱。羅衣瘦損,繡被香消,那更亂紅如掃。門外無窮路岐,天若有情,和天須老。念高唐歸夢,凄涼何處,水流云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