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四之四)問答
問:《南歌子(四之四)》的作者是誰?
答:南歌子(四之四)的作者是鄧肅
問:南歌子(四之四)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南歌子(四之四)是宋代的作品
問:驛畔爭挦草,車前自喂牛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驛畔爭挦草,車前自喂牛 出自 宋代鄧肅的《南歌子(四之四)》
問:驛畔爭挦草,車前自喂牛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驛畔爭挦草,車前自喂牛 的下一句是 鳳城一別幾經(jīng)秋。
問:出自鄧肅的名句有哪些?
答:鄧肅名句大全
- 鷓鴣天薌林居士卡筑清江,乃楊遵道光祿故居也。昔文安先生之所可,而竹木池館,亦甚似之。其子孫與兩蘇、山谷從游。所謂百花洲者,因東坡而得名,嘗為絕句以紀(jì)其事。后戲廣其聲,為是詞云莫問清江與洛陽。山林總是一般香。兩家地占西南剩,可是前人例姓楊。石作枕,醉為鄉(xiāng)。藕花菱角滿池塘。雖無中島霓裳奏,獨(dú)鶴隨人意自長。
- 吳人歌朝判長洲暮判吳,道不拾遺人不孤。
- 小憩許由亭歷數(shù)河南去,乾坤一草亭。一亭猶是累,千古盡浮萍。
- 梳頭看可正平詩有寄養(yǎng)直時未祝發(fā)等篇老子平生湯餅?zāi)c,客間湯餅亦何嘗。怪來今晚加餐飯,一味廬山筍蕨香。
- 春日感懷寂寂多愁客,傷春二月中。惜花嫌夜雨,多病怯?xùn)|風(fēng)。不奈鶯聲碎,那堪蝶夢空。海棠方睡足,簾影日融融。
- 仰山孤云欲作人間雨,流水空傳物外聲。老柏倚巖高轉(zhuǎn)瘦,寒花著雨墜還生。
- 天目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莊至顛,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巖,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云,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絕也。然云變態(tài)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shù)尺,一株直萬余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yuǎn)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yuǎn)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jié)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guān)。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shù)日晴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余人,執(zhí)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jìn)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dāng)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yù)。”因大笑而別。
- 次韻賁長老露地當(dāng)年說白牛,反令后學(xué)莫能由。足行香陌無窮轍,家在清江欲盡頭。罣礙頓除猶是病,因緣未了且乘流。此山日夕浮桂氣,見則何煩蠟屐游。
- 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圜鐘為宮]玄冥凌萬,幾聿其周。天地閉藏,農(nóng)且息休。古大蠟禮,伊耆筆修。爰薦飶聲,以迓飚游。
- 送樓攻愧知婺州二首三十年間企絕塵,久同朝跡話平生。論文密處雖朋友,投分深時即弟兄。自恨我無分袂語,但輸君已著鞭行。東陽一葦杭之便,毋惜公余蚤寄聲。
- 10裝一車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