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
貶筆順
貶筆順:豎、橫折、橫、橫、橫、撇 、點(diǎn)、撇、點(diǎn)、橫撇/橫鉤、捺貶異體字:
乏 貶 ?? ?? ?? ?? ?? ??基本解釋
貶 biǎn ㄅㄧㄢˇ
- 給予低的評(píng)價(jià),與「褒」相對(duì):貶低。貶義。褒貶(①評(píng)論好壞;②指出缺點(diǎn))。
- 減低,降低:貶值。貶職。
詳細(xì)解釋
貶
貶 biǎn
〈動(dòng)〉
(1) (形聲。從貝,乏聲。本義:減少;減損)
(2) 同本義 [abase;detract;lower;reduce]
貶,損也。——《說文》
貶,減也。——《廣雅》
何以不氏,貶。——《公羊傳·隱公二年》。注:「猶損也。」
貶食省用。——《左傳·僖公二十一年》
又如:貶顏(容顏瘦損);貶樂(減少聲色之娛);貶價(jià)(降低價(jià)格);貶悴(瘦損憔悴)
(3) 降級(jí) [demote;reduce to a lower rank]
請(qǐng)自貶三等,以督厥咎。——《三國志·諸葛亮傳》
(4) 特指降職並外放;貶謫 [demote;oust;dismiss from office]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爲(wèi)刺史;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貶連州刺史。——《舊唐書·劉禹錫傳》
又如:貶斥(官吏被貶黜);貶書(黜退的文書);貶謫(把有過錯(cuò)的官員降職並派往遠(yuǎn)離京城的地方)
(5) 給予低的評(píng)價(jià)。與「褒」相對(duì) [belittle;degrade;underrate]
《春秋》以一字爲(wèi)褒貶,然皆數(shù)句以成言。——杜預(yù)《春秋左氏傳序》
又如:褒貶(評(píng)論好壞);貶身(謙沖有抑,不與人爭名利);貶謗(貶低,毀謗);貶彈(貶低和指斥)
(6) 抑退;謙退 [resign;depreciate]。
如:貶晦(謙退,韜晦);貶匿(謙退,韜晦)
(7) 掖;塞進(jìn) [tuck into a pocket;thrust into a crack]。
如:把錢貶在腰裏
常用詞組
貶斥 貶黜 貶詞 貶低 貶毀 貶價(jià) 貶損 貶義 貶義詞 貶抑 貶責(zé) 貶謫 貶職 貶值國語詞典
貶 ㄅㄧㄢˇ biǎn
〈動(dòng)〉
-
降低、減少。
如:「貶值」、「自貶身價(jià)」。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貶食省用,務(wù)穡勸分?!?/p> -
官員降級(jí)任用。
《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br>唐·韓愈〈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姪孫湘〉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p> -
指出缺點(diǎn),給予低微的評(píng)價(jià)。與「褒」相對(duì)而言。
《新唐書·卷一三九·房琯傳·贊曰》:「唐名儒多言琯德器,有王佐材,而史載行事,亦少貶矣?!?br>宋·王禹偁〈對(duì)雪〉詩:「褒貶無一詞,豈得為良史?」
〈名詞〉
-
對(duì)他人過失的批評(píng)。
晉·范甯〈春秋穀梁傳序〉:「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