龕 kān ㄎㄢˉ
◎ 見(jiàn)“龕”。
龕 ㄎㄢ kān
〈名詞〉
供奉神、佛像或祖先牌位的石室或櫥柜。如:「神龕」、「佛龕」。唐·杜甫〈山寺〉詩(shī):「野寺根石壁,諸龕遍崔嵬。」《朱子語(yǔ)類·卷九○·禮七》:「西壁如今之墻上為龕,太祖居之,東向?!?/p>
置放僧人遺體的棺木。《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眾僧買龕燒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
〈動(dòng)詞〉
克服、平定。漢·揚(yáng)雄《法言·重黎》:「劉龕南陽(yáng),項(xiàng)救河北。」晉·李軌·注:「龕,取也?!?br>《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quán)故城》:「北拒溺驂鑣,西龕收組練?!雇ā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