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
詞典解釋
中國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梵語 補陀落迦 (Potalaka)的省音譯。在今 浙江省 普陀縣 ,屬 舟山群島 。古稱 梅岑山 ,傳說 漢 方士 梅福 在此煉丹。 五代后梁 時, 日 僧 慧鍔 從 五臺山 請 觀音 圣像回國,為大風(fēng)所阻,于此山建“不肯去觀音院”,是為“觀音道場”之始。后人又據(jù)《華嚴(yán)經(jīng)·入法界品》,附會為 善才 參訪 觀音菩薩 的 補陀落迦山 。《四溟詩話》卷四引 唐 安慶王 《西池送月泉上人歸南海》詩:“天開 達(dá)摩 井,云護 普陀 巖?!?b>《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八回:“等到六月里,那位 蒯老太太 照例是要帶了合家人等到 普陀 燒香的?!?a href="/hycd/c/c57860.htm" target="_blank">參閱《翻譯名義集·眾山》。
國語詞典
普陀
-
普陀山的簡稱。
- 驅(qū)車出東門,悵望東門道——— 艾性夫出東門
- 此心卻恐多君事,廢了工夫火一銖——— 潘牥道士造箓
- 戰(zhàn)塵洗凈無傳箭,客路泥深亦著鞭——— 方回十一月初八日觀雨
- 春水漫吹沙——— 庾信奉和趙王美人春日詩
- 不待隴頭春信,喜一枝先折——— 趙士暕好事近
- 日暮城樓傳戍角,風(fēng)生嶺路下樵歌——— 陸游即事
- 數(shù)闋清歌,兩行紅粉,厭厭別酒初曛。——— 賀鑄更漏子
- 鳴笳山月曉,搖旆野云低——— 李嘉祐和袁郎中破賊后經(jīng)剡縣山水上太尉
- 頗聞水月中泉石,笑我年來杖履稀——— 楊簡次韻吳機宜
- 點燈更試淮南語,泛溢東風(fēng)有縠紋。——— 蘇軾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予自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