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舍
詞典解釋
(1).亦作“ 趨捨 ”。取舍。亦引申為好惡。《韓非子·解老》:“人無愚智,莫不有趨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禍福之所由來?!?陳奇猷 集釋:“趨舍,即取舍。” 晉 葛洪 《抱樸子·交際》:“故雖位顯名美,門齊年敵,而趨舍異規(guī),業(yè)尚乖互者,未嘗結(jié)焉?!?唐 駱賓王 《螢火賦》:“殆未明其趨舍,庸詎識其旨意,子尚不知魚之為樂,吾又安知螢之所利?!?宋 葉適 《宋廄父墓志銘》:“每與余言,自謂樂甚,非人所知。且其趨捨不同流,知奚用為?” 明 湯顯祖 《復(fù)牛春宇中丞書》:“夫以貴鄉(xiāng)二老趨舍不同,則南北之情益無足異矣?!?/p>
(2).進(jìn)退;動止。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夫酸咸甘苦不同,嘉味以濟(jì),謂之和羹。宮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謂之和聲。臧否損益不同,中正以訓(xùn),謂之和言。趨舍動靜不同,雅度以平,謂之和行?!?明 方孝孺 《許士修墓銘》:“言必出乎正,動必由乎禮,趨舍取予,咸則乎古之君子,而無所茍?!?/p>
(3).指舉止,行為。《淮南子·俶真訓(xùn)》:“夫趨舍行偽者,為精求於外也?!?/p>
見“ 趨舍 ”。
- 人誰可與話心曲,天忽遣來同里居——— 范成大送嚴(yán)子文能判建康
- 紫殿俯千官,春松應(yīng)合歡——— 竇叔向春日早朝應(yīng)制
- 市朝無處避喧啾,思駕飛車事遠(yuǎn)游——— 劉克莊書事
- 六十年非心自了,掛冠猶足補東隅——— 陸游戊申元日
- 早說用兵長暗合,近傳觀稼亦閑游。——— 羅隱秋日有寄姑蘇曹使君
- 風(fēng)味撩吟筆,芳非入畫屏——— 喻良能紫笑
- 有客因來說,令人動嘆嗟——— 魏野寄題石都尉林亭
- 撫枕時時猶嘆欷,厄窮已極畏兇饑——— 陸游枕上作時聞臨海四明皆大水
- 會驅(qū)乾馬及坤牛,捕虎擒龍歸鼎灶——— 衛(wèi)宗武為徐進(jìn)士天隱賦辟谷和吟
- 湘濱督飛挽,未曾費符移——— 王炎送王右司移江西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