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善懲惡
詞典解釋
《左傳·成公十四年》:“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脩之?”后以“勸善懲惡”指獎勉勸勵有善行的人,懲戒有惡行的人?!?a href="/hycd/h/h235650.htm" target="_blank">漢書·張敞傳》:“自請治劇郡非賞罰無以勸善懲惡,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 三輔 尤異。”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結(jié)構(gòu)》:“凡作傳奇者,先要滌去此種肺腸,務(wù)存忠厚之心……以之勸善懲惡則可,以之欺善作惡則不可。”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這里雖然充分地包含著勸善懲惡、喚醒民族性的意思,但……它可以說是 中國 無產(chǎn)階級文藝的鼻祖。”亦作“ 勸善黜惡 ”、“ 勸善戒惡 ”。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三》:“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晉 袁宏 《后漢紀·賈逵傳》:“彊干弱枝,勸善戒惡。”
勸:勉勵;懲:責(zé)罰。懲罰壞人,獎勵好人。勸善懲惡出處
- 贛水雨已漲,廉泉春水流。——— 蘇軾虔守霍大夫監(jiān)郡許朝奉見和此詩復(fù)次前韻
- 此時歡未極——— 何遜擬輕薄篇
-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曹操步出夏門行
-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晏殊踏莎行·祖席離歌
- 五十匹縑易一匹,縑去馬來無了日。——— 白居易陰山道
- 騁精神、漉水拖泥,為養(yǎng)家之故——— 馬鈺清心鏡 薄待詔求問
- 并州好馬應(yīng)無數(shù),不怕旌旄試覓看。——— 白居易出使在途,所騎馬死,改乘肩輿
- 美人捭闔計仍頻,我佩陰符亦可憑——— 龔自珍已亥雜詩 269
- 少年去老能幾時,買笑金錢不須數(shù)——— 李廌對春二首
- 定交最早,嘆西津幾度,匆匆論別——— 韓元吉念奴嬌(再用韻答韓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