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跡
詞典解釋
亦作“ 襲跡 ”。1.沿襲他人的行徑。謂取法。《孔子家語·觀周》:“人主不務(wù)襲跡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異於卻走而欲求及前人也,豈不惑哉!”《晉書·阮種傳》:“宜師蹤往代,襲跡三五,矯世更俗,以從人望。”
(2).引申為從師學(xué)習(xí)。 唐 司空?qǐng)D 《紀(jì)恩門王公宣城遺事》:“愚嘗襲跡門下,受知特異,敢次見聞,以開史氏之聽?!?/p>
(3).猶言重蹈覆轍。《韓非子·孤憤》:“人主所以謂 齊 亡者,非地與城亡也, 呂氏 弗制,而 田氏 用之。所以謂 晉 亡者,亦非地與城亡也, 姬氏 不制,而六卿專之也……今襲跡於 齊 晉 ,欲國安存,不可得也?!?/p>
(4).謂不知變化地學(xué)樣。 清 嚴(yán)有禧 《漱華隨筆·袁了凡》:“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皆當(dāng)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默默檢點(diǎn)。”
見“ 襲跡 ”。
- 慣新詩詠罷少人知,一篇篇教和——— 朱彝尊紅娘子
- 惟有江上峰,殘年眼中青——— 楊友夔松江
- 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 韓非棘刺雕猴
- 漪生天際水,凍解日邊風(fēng)——— 秦觀擬郡學(xué)試東風(fēng)解凍
- 聞?wù)f清朝對(duì)紫宸,君王側(cè)席屢咨詢——— 張栻壽定叟弟
- 五夜縱游聊與眾,一年更借不為多——— 劉克莊和張秘丞燈夕韻四首
- 舊山來復(fù)去,不與世人論——— 許彬送李處士歸山
- 了然瑩心身,潔念樂空寂。——— 岑參青龍招提歸一上人遠(yuǎn)游吳楚別詩
- 大似無家老禪衲,打包還度棧云西。——— 陸游和高子長參議道中二絕
- 憐君亦同志,晚歲傍山居。——— 杜牧卜居招書侶
- 10神奇顏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