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次韻黃夷仲茶磨》:
前人初用茗飲時,煮之無問葉與骨。
浸窮厥味臼始用,復(fù)計其初碾方出。
計盡功極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創(chuàng)物。
破槽折杵向墻角,亦其遭遇有伸屈。
歲久講求知處所,佳者出自衡山窟。
巴蜀石工強(qiáng)鐫鑿,理疏性軟良可咄。
予家江陵遠(yuǎn)莫致,塵土何人為披拂。
注釋參考
前人
前人 (qiánrén) 以前的人 predecessor 滿意地詳細(xì)講述這位詩人與他的前人的不同之處 具有共同遺產(chǎn)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緣關(guān)系 forefathers茗飲
(1).飲茶。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報德寺》:“時給事中 劉縞 ,慕 肅 之風(fēng),專習(xí)茗飲。” 宋 陸游 《初夏晝眠》詩:“晚窗思茗飲,自取雪芽煎?!?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品泉》:“ 唐 宋 以還,古人多講求茗飲,一切湯火之候,瓶盞之細(xì),無不考索周詳,著之為書。”
(2).指茶。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正覺寺》:“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 唐 杜甫 《進(jìn)艇》詩:“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甖無謝玉為虹。”
無問
(1).不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煮膠》:“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yuǎn),不腐爛者,悉皆中煮?!?清 曾國藩 《仁和邵君墓志銘》:“ 位西 性故戇直,往往面折人短……無問新故疏戚,貴賤賢否,一切蹙頞相繩,人不能堪。”
(2).不提問題。 宋 王安石 《書<洪范>傳后》:“為師則有講而無應(yīng),為弟子則有讀而無問?!?/p>
蘇軾名句,次韻黃夷仲茶磨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豈無杯杓與酬酢,口舌未肯親芳醇作者:張耒作品:贈晁二:{走筆}約無咎同赴大尹龍圖四丈羔酒
- 欠識先生面,幸親令子賢作者:易中行作品:挽故知容州朝請?zhí)展露?/a>
- 此手始能為此竹,對渠枯森老槎牙
- 恰待向瘦龐兒作者:貫云石作品:【仙呂】點(diǎn)絳唇 閨愁
- 公馀縱目望江山,萬化窮來岡象間
- 意態(tài)輕盈總不如,孤芳雅合群花右作者:李彌遜作品:子美士曹送示梅花似表弟有詩因次其韻
- 清唳頻思鶴,長鳴幾厭驢作者:楊億作品:次韻和系郡齋書事之什
- 但惜年從節(jié)換,便覺身隨日老,蹤跡尚沈浮作者:李處全作品:水調(diào)歌頭(除夕)
- 不鄙謂予可相友,愿鑿渾沌以報德作者:王文孫作品:和答劉習(xí)之見贈
- 問西湖好處,樓上薰風(fēng),有誰稱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