盍令珥筆草大冊,底用韻語談槐安
出自宋代陳造《次韻楊宰花石網(wǎng)遺石》:
令君藻翰輩古先,脫口一可樂石刊。
盍令珥筆草大冊,底用韻語談槐安。
一詩為吊湖邊石,深感崇亭全盛日。
玉燭葉和黃道明,天扶休運非人力。
豐碑端合頌虞周,遠(yuǎn)來近悅絕嘆愁。
有君無臣古所恨,殲佞嬉笑乘膠舟。
鴆心飴口諛圣主,漕石移花鬧南土。
玲瓏蒼石中路棄,不見奸憸歐刀死。
此心安得此石頑,感物抱恨甘終天。
平日志原裹馬革,杖扶鬻茹吾衰年。
注釋參考
珥筆
(1).古代史官、諫官上朝,常插筆冠側(cè),以便記錄,謂之“珥筆”?!段倪x·曹植<求通親親表>》:“安宅京室,執(zhí)鞭珥筆。出從華蓋,入侍輦轂?!?李善 注:“珥筆,戴筆也?!?元 耶律楚材 《愛子金柱索詩》:“他時輔翊英雄主,珥筆 承明 策萬言?!?嚴(yán)復(fù) 《救亡決論》:“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筆登朝,公卿跬步?!?/p>
(2).指訴訟。 宋 黃庭堅 《江西道院賦》:“ 江西 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細(xì)民險而健,以終訟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筆之民?!?金 元好問 《高平道中望陵川》詩之一:“來時珥筆夸健訟,去日攀車餘淚痕?!?/p>
用韻
(1).即押韻。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diào)和諧優(yōu)美。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 退之 筆力無施不可……而予獨愛其工於用韻也。” 明 方孝孺 《答張廷壁》:“他詩用韻,多有與古人異者?!?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音律》:“出韻則犯詩家之忌,未有以用韻太嚴(yán)而反來指謫者也?!?/p>
(2).和韻的一種。即以原詩韻腳為韻腳,而不按其次序。 宋 劉攽 《中山詩話》:“ 唐 詩賡和,有次韻(先后無易),有依韻(同在一韻),有用韻(用彼韻不必次),吏部和 皇甫 《陸渾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曉。” 清 吳喬 《答萬季野詩問》:“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p>
槐安
槐安國 或 槐安 夢的省稱。 宋 范成大 《次韻宗偉閱香樂》:“盡遣餘錢付桑落,莫隨短夢到 槐安 。”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 槐安 ,怎么的倒做了兩下離愁。” 明 章綱 《真掌亭賦》:“余居非 槐安 之舊都,豈 華胥 之故國,雖可追於幻境,亦永慨於陳跡。”
陳造名句,次韻楊宰花石網(wǎng)遺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8鏡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