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造《次趙解元韻》:
興劉止用一編書,萬軸垂箋或腐儒。
表表君今超北學,多多我已悔東隅。
聲華看續(xù)諸公后,爾雅深知一筆無。
縮手袖間真老矣,灌園蓄{牛孛}了朱愚。
注釋參考
表表
卓異,特出。 唐 韓愈 《祭柳子厚文》:“子之自著,表表愈偉。”《明史·李三才傳》:“若 顧憲成 、 鄒元標 、 趙南星 、 劉宗周 ,皆表表為時名臣。” 姚華 《論文后編》:“兩 宋 及 元 ,皆循 唐 風:肆者亦低首於 韓 、 柳 ,謹者率降心於 王 、 楊 ; 子京 或似 長卿 , 永叔 乃法 子長 。其表表者,如是而已?!?/p>
北學
(1).指 周 代設(shè)在京城的最高學府之一。相傳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最高學府內(nèi)分東西南北四學和太學?!洞蟠鞫Y記·保傅》:“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則親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民不誣矣;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德,則圣智在位而功不遺矣;帝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則貴賤有等而始下不踰矣;帝入太學,承師問道,退習而端於太傅,太傅罰其不則而達其不及,則德智長而理道得矣?!?/p>
(2).指 南北朝 時 北朝 的經(jīng)學?!侗笔贰と辶謧餍颉罚骸按蟮帜媳彼鶠檎戮?,好尚互有不同……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清 許宗彥 《記南北學》:“經(jīng)學自 東晉 后,分為南北。自 唐 以后,則有南學而無北學。”
多多
極言其多。 漢 揚雄 《法言·問神》:“書不經(jīng),非書也;言不經(jīng),非言也。言書不經(jīng),多多贅矣?!?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漸杳杳而無極,以多多而益貴?!薄端疂G傳》第二回:“小人起多時了,夜來多多攪擾,甚是不當?!?魯迅 《彷徨·傷逝》:“我一回寓,覺得又清凈得多多了;但 子君 的凄慘的神色,卻使我很吃驚。”
東隅
(1).東角;東方?!秲x禮·士昏禮》:“婦洗在北堂,直室東隅?!?明 茅溱 《雙調(diào)夜行船序·宴薊鎮(zhèn)宛在亭四景》套曲:“邊境無虞,喜青陽布暖,斗指東隅。”
(2).古代指中原地區(qū)以東的小國?!兑葜軙ご罂铩罚骸?管叔 自作 殷 之監(jiān)。東隅之侯,咸受賜于王,王乃旅之。” 孔晁 注:“東隅自 殷 以東,旅謁各使,陳其政事者也?!薄端鍟ぴS善心傳》:“ 李虔 僻處西土, 陸機 少長東隅?!?/p>
(3).指日本。 章炳麟 《韻文集自敘》:“余生殘 清 之季,逃竄東隅?!?/p>
(4).亦作“ 東嵎 ”。因日出東隅,故以“東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逗鬂h書·馮異傳》:“ 赤眉 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 回谿 ,終能奮翼 黽池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晉 陸云 《答兄平原書》:“昔我往矣,辰在東嵎;今我于茲,日薄桑榆?!?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一》:“某惟有益鞭其后,再鼓而前,失東隅收桑榆,詎敢忘于憤悱?!?/p>
陳造名句,次趙解元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