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報(bào)嚴(yán)禋,四海述職
出自唐代佚名《郊廟歌辭。梁太廟樂舞辭。登歌》:
於赫我皇,建中立極。
動(dòng)以武功,靜以文德。
。
昭事上帝,歡心萬國。
大報(bào)嚴(yán)禋,四海述職。
注釋參考
大報(bào)
(1).謂遍祭天神。《禮記·郊特牲》:“大報(bào)天而主日也。” 鄭玄 注:“大,猶徧也。天之神,日為尊?!?南朝 宋 顏延之 《迎送神歌》:“告成大報(bào),受釐元神?!薄端问贰分酒摺罚骸按髨?bào)于帝,盛德升聞。” 明 唐順之 《冬至南郊》詩:“明王敦大報(bào), 泰畤 禮神君?!?/p>
(2).指大型的報(bào)紙。 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上月十七日, 上海 確似曾拘捕數(shù)十人,但我并不詳知,此地的大報(bào),也至今未曾登載。” 茅盾 《子夜》一:“底稿, 竹齋 在那里擬。五家大報(bào)一齊登!”
嚴(yán)禋
莊重地祭祀。 唐 魏徵 《享太廟樂章·舒和》:“嚴(yán)禋克配鴻基遠(yuǎn),明德惟馨鳳歷昌?!?唐 李紓 《登歌奠幣》詩:“尊祖奉宗,嚴(yán)禋大帝。”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始奉嚴(yán)禋,新開寶歷?!?/p>
四海
四海 (sìhǎi) 指全國各地 the whole country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度龂尽ぶT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指世界各地 the whole world 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 豪放、豁達(dá) unconstrained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述職
(1) [report]∶古時(shí)諸侯向天子陳述職守
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孟子·梁惠王》
(2) [report in person the performance of one's official duties]∶派駐外國或外地的官員回來向主管部門匯報(bào)工作情況
回國述職
詳細(xì)解釋(1).諸侯向天子陳述職守?!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爸T侯朝於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cái)幣,所以述職也?!?晉 袁宏 《后漢紀(jì)·光武帝紀(jì)論》:“諸侯述職,必以山川為主?!?/p>
(2).指外任官員向朝廷陳述職守。 唐 柳宗元 《送幸南容歸使聯(lián)句》詩序:“南聘天朝,相禮述職,公卿多其儀?!?清 林則徐 《致龔自珍書》:“月前述職在都,碌碌軟塵,刻無暇晷。” 徐興業(yè) 《金甌缺》第一章一:“ 馬擴(kuò) 不日將回京述職,借此因緣,卿可與他痛敘舊情。”
(3).今泛指向主管部門陳述匯報(bào)工作情況。
(4).供職;就職?!痘茨献印ぶ餍g(shù)訓(xùn)》:“羣臣公正,莫敢為邪,百官述職,務(wù)致其公跡也?!薄侗笔贰ご蘅瑐鳌罚骸?楷 將之州,人咸勸單身述職。 楷 曰:‘單身赴任,朝廷謂吾有進(jìn)退之計(jì),將士又誰肯固志?’遂闔家赴州?!?宋 司馬光 《為文丞相許州謝上表》:“陛下察其愚衷,必非緣飾,愍其孤跡,易致怨憎,俾述職於近藩,得免譏於尸祿?!?/p>
佚名名句,郊廟歌辭。梁太廟樂舞辭。登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