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讎存手澤,肯構(gòu)炯前光
出自宋代薛嵎《郭氏遺經(jīng)堂》:
校讎存手澤,肯構(gòu)炯前光。
際此圣明代,應(yīng)無屋壁藏。
半窗分雪影,九蠹避蕓香。
靜想趨庭意,居然師友旁。
注釋參考
校讎
亦作“校仇”。 1.一人獨(dú)校為校,二人對校為讎。謂考訂書籍,糾正訛誤。 漢 劉向 《<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書三百八十九篇?!?唐 韓愈 《送鄭十校理序》:“秘書,御府也,天子猶以為外且遠(yuǎn),不得朝夕視,始更聚書 集賢殿 ,別置校讎官,曰學(xué)士,曰校理?!薄端问贰ぢ毠僦舅摹罚骸癌z 元祐 三年﹞十二月,詔禮部,本省長貳定校讐之課,月終具奏。” 清 吳翊 《洞庭山館呈司寇東海公》詩之二:“錦堂恩詔許歸休,妙選賓僚佐校讐?!?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解故上》:“自 隋 以降,書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職諸世儒?!?/p>
(2).比試;比較。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潘爛頭》:“或謂 潘 曰:‘汝素以術(shù)自衒,今天師至矣,敢與之校讎乎?’” 魯迅 《書信集·致蔣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惡?!?/p>
手澤
[handwriting or articles left byone's forefathers] 先輩存跡
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禮記·玉藻》
詳細(xì)解釋猶手汗。后多用以稱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等?!抖Y記·玉藻》:“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 孔穎達(dá) 疏:“謂其書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潤澤存在焉,故不忍讀也?!?晉 潘岳 《皇女誄》:“披覽遺物,徘徊舊居,手澤未改,領(lǐng)膩如初。”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后序》:“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明 李東陽 《先府君墓焚新刻手稿感而有述示兆蕃》詩:“殘篇半零落,一一費(fèi)探討。嗟哉手澤存,字法有遺稿?!?葉圣陶 《從西安到蘭州》:“我們?nèi)缃窨匆姷哪切┢教镆约吧缴弦击[一鱗的梯田,哪一處不留著歷代農(nóng)民改造自然的手澤?”
肯構(gòu)
見“ 肯堂肯構(gòu) ”。
前光
謂祖先的功德。 晉 陸機(jī) 《述先賦》:“應(yīng)遠(yuǎn)期於已曠,昭前光於未戢。” 唐 韓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公胚胎前光,生長食息,不離典訓(xùn)之內(nèi)?!?/p>
薛嵎名句,郭氏遺經(jīng)堂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