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無隱顯,人心有晦明
出自宋代王柏《和立齋芙蓉觀三十韻》:
我觀神仙傳,詭幻何紛紜。
或生歆慕意,方土爭愚君。
政徹既多欲,仙材隔幾塵。
澄神黜粗穢,有時繙黃庭。
年少不我待,日月斯邁征。
含霞飲沆瀣,聊助神氣清。
何須超大壑,濯發(fā)晞崑崙。
天道有常運,過化續(xù)者新。
長生非受命,莫使邪念興。
澹然養(yǎng)至德,自可康頹齡。
古今共一理,萬法同一心。
世事互起滅,反覆如碁枰。
赤松事黃帝,至今何不泯。
安期干楚羽,對奕非邪真。
徐公何為者,得得捫蘿尋。
惝怳紀一夢,浩不知涯津。
馳神上無極,竭思下無垠。
長吟追去古,抗論貽來今。
於我政無益,默計空辛勤。
不如素心友,相與尊舊聞。
圣道無隱顯,人心有晦明。
正論嘆剝蝕,危如絲一綸。
舉世闖月窟,何人開天根。
浮華正焰焰,元氣方堙淪。
毋起遠游念,而起凡子評。
為學(xué)有精要,莫作隔壁聽。
淵源祛滯吝,德義開胸襟。
毀譽何足問,死生何足論。
饑食渴而飲,愿為堯舜民。
注釋參考
圣道
(1).圣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肚f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圣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nèi)服?!?漢 揚雄 《法言·問明》:“甚矣,圣道無益於庸也?!薄度龂尽の褐尽は暮钚鳌罚骸笆甲?秦 世,不師圣道,私以御職,姦以待下?!?唐 韓愈 《請復(fù)國子監(jiān)生徒狀》:“今圣道大明,儒風(fēng)復(fù)振,恐須革正,以贊鴻猷?!?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見圣道之全者惟 顏子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xiàn)代中國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時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經(jīng)有了‘ 大成至圣文宣王 ’這一個闊得可怕的頭銜,不消說,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p>
(2).佛教謂出離生死煩惱之道。即“四圣諦”與“八正道”的合稱?!冻蓪嵳摗に臒o畏品》:“謂修圣道不能盡結(jié),既不盡結(jié),何能離苦?” 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上:“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種圣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圣道,二謂往生浄土?!?宋 陸游 《自警》詩:“圣道功殊淺,塵緣習(xí)未除?!眳⒁姟?八正道 ”。
無隱
(1).沒有隱瞞或掩飾。《禮記·檀弓上》:“事君有犯而無隱。” 晉 僧朗 《答晉主昌明書》:“夫至人無隱,德生為圣?!?宋 徐鉉 《送高郎中出為婺源建威軍使》詩:“危言昔日嘗無隱,壯節(jié)今來信不凡?!?清 趙翼 《簷曝雜記·王云錦》:“上問其元日何事,具以實對。上嘉其無隱?!?/p>
(2).沒有隱士?!端囄念惥邸肪砦迤咭?漢 揚雄 《連珠》:“明君取士,貴拔眾之所遺……是以巖穴無隱,而側(cè)陋章顯也。”
(3).沒有隱蔽,完全顯露。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循吏》:“海邊有 越王石 ,常隱云霧。相傳云清廉太守乃得見。 愿 往觀試,清徹?zé)o隱?!?/p>
人心
人心 (rénxīn)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the will of the people 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獙O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良心 conscience晦明
晦明 (huìmíng) 黑夜和白晝 day and night 昏暗和晴朗 light and darkness 陰晴 fine and overcast王柏名句,和立齋芙蓉觀三十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