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袞據(jù)鼎鼐,賜履銘旂常
出自宋代方回《次韻康慶之秋雨喜涼書懷五首》:
補袞據(jù)鼎鼐,賜履銘旂常。
流汗每浹背,孰知北窗涼。
協(xié)力誅楚新,見忌于高光。
商山與富春,采釣庸何傷。
注釋參考
鼎鼐
(1).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稇?zhàn)國策·楚策四》:“故晝游乎江湖,夕調(diào)乎鼎鼐?!?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七:“予以謂古之鼎鼐皆無蓋,而足皆圓直無作獸形者,此乃敦耳?!?/p>
(2).喻指宰相等執(zhí)政大臣。 唐 蘇颋 《唐紫微侍郎贈黃門監(jiān)李乂神道碑》:“鼎鼐遞襲,簪纓相望?!?元 汪元亨 《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曲:“慚居鼎鼐官,笑領(lǐng)煙霞伴?!?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眳⒁姟?鼎鼐調(diào)和 ”。
賜履
(1).《左傳·僖公四年》:“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 河 ,南至于 穆陵 ,北至于 無棣 。” 杜預(yù) 注:“履,所踐履之界?!焙笠蛞浴百n履”指君主所賜的封地。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賀分淄青為三道節(jié)度表》:“山川備臨制之形,道途適征徭之便,俾侯既定,賜履以寧。”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 湯丞相 封 慶國公 ,命下, 湯公 謂此 仁宗 賜履之國,自 天圣 以來無封者,欲請避之。” 明 張煌言 《和定西侯張侯服品題金山原韻》之三:“何人獨受專征詔,賜履由來首 渭 津 ?!?/p>
(2). 漢 應(yīng)劭 《風俗通·正失·葉令祠》:“俗説 孝明帝 時尚書郎 河 東 王喬 遷為 葉 令, 喬 有神術(shù),每月朔常詣臺朝,帝怪其來數(shù)而無車騎,密令太史候望,言其臨至時,常有雙鳧從東南飛來;因伏侍,見鳧舉羅,但得一雙舄耳。使尚方識視,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后用“賜履”表示任京官。 唐 杜甫 《長沙送李十一銜》詩:“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浦起龍 心解:“自敘,言昔曾遙賜緋魚,今乃淹留南紀,以別后之蹤,為舊交告也。” 宋 葉夢得 《送沉傳曜》詩:“何力償賜履,緬慚羨歸軒?!?/p>
旂常
1.旂與常。旂畫交龍,常畫日月,是王侯的旗幟。語本《周禮·春官·司?!罚骸叭赵聻槌#积垶閿纭踅ù蟪?,諸侯建旂。” 明 張居正 《答應(yīng)天巡撫孫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銘旂常、垂竹素者,不過奉公守法、潔己愛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以不貪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無事為貴,比旂常於糞土?!?/p>
方回名句,次韻康慶之秋雨喜涼書懷五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微粒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