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覯《哀老婦》:
里中一老婦,行行啼路隅。
自悼未亡人,暮年從二夫。
寡時十八九,嫁時六十余。
昔日遺腹兒,今茲垂白鬢。
子豈不欲養(yǎng),母豈不懷居。
繇役及下戶,財盡無所輸。
異籍幸可免,嫁母乃良圖。
牽車送出門,急若盜賊驅(qū)。
兒孫孫有婦,小大攀且呼。
回頭與永訣,欲死無刑誅。
我時聞此言,為之長嘆嗚。
天民固有窮,鰥寡寶其徒。
仁政先四者,著在孟軻書。
吾君務復古,旦旦師黃虞。
赦書求節(jié)婦,許與旌門閭。
繄爾愚婦人,豈曰禮所拘。
蓬茨四十年,不知形影孤。
州縣莫能察,詔旨成徒虛。
而況賦役間,群小所同趨。
奸欺至骨髓,公利未錙銖。
良田歲歲賣,存者唯萊汙。
兄弟欲離散,母子因變渝。
天地豈非大,曾不容爾軀。
嗟嗟孝治王,早晚能聞諸。
吾言又無位,反袂空漣如。
注釋參考
兄弟
兄弟 (xiōngdì) brother 哥哥和弟弟 古代對同等宗親的稱呼 古代姐妹亦稱兄弟 古代對姻親之間同輩男子的稱呼 古代對親戚的統(tǒng)稱 指同等國家或王室 泛稱意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 兄弟 (xiōng di) brother 專指弟弟 男子自稱離散
(1).分離;分散?!兑葜軙r訓》:“鴻雁不來,遠人背叛;玄鳥不歸,室家離散?!?三國 魏 阮籍 《清思賦》:“蹈清漺之危跡兮,躡離散之輕微?!?宋 曾鞏 《福州上執(zhí)政書》:“或行役不已,而父母兄弟離散,則有《陟岵》之思?!?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但室人離散,求借洪威,更賜瓦全?!?李大釗 《大哀篇》:“農(nóng)失其田,工失其業(yè),商失其源,父母兄弟妻子離散?!?/p>
(2).渙散?!段究澴印け钌稀罚骸皩R粍t勝,離散則敗?!?唐 柳宗元 《非國語·黃熊》:“凡人之疾,魄動而氣蕩,視聽離散,于是寐而有怪夢?!薄睹魇贰ぬ婕o一》:“時 元 守兵單弱,且聞中原亂,人心離散?!?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五·朱忠莊公遺疏》:“我國家金甌全盛,不謂人心離散,財用困窮,一至于此?!?/p>
母子
(1).母親和兒子?!蹲髠鳌る[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 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漢 禰衡 《鸚鵡賦》:“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 唐 白居易 《母別子》詩:“以汝夫婦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別離。”《水滸傳》第二回:“﹝ 史進 ﹞説道:‘師父只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yǎng)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
(2).本源。偏義復詞,偏于“母”。《朱子語類》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噓吸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也’,只説得大概,卻更有個母子,這便是坎離水火,煖氣便是魂,冷氣便是魄?!?清 翟灝 《通俗編·母子》:“母子猶云本元。今人多有此語,如所謂母子醬油之類?!?/p>
李覯名句,哀老婦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