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方岳《憎蚋》:
火云燒空無處避,深入山林屏幽翳。
松聲竹影差可人,高枕石頭眠薜荔。
矇松欲墮無何鄉(xiāng),奇癢爬搔紛芰制。
{甍下?lián)Q羽}{甍下?lián)Q羽}黑子著兩股,劣視焦螟何瑣細(xì)。
蒼頭在旁具言狀,謂特可憎是為吶。
書飛夜息繁有徒,胚胎郁蒸育蕪蘙。
使彼為虺蛇之螫,則已焚於伯益之熭。
惟其一蚊之睫有余棲,九牛之毛不足計(jì)。
故雖離朱莫睹其翼而善飛,{遞辶換角左邊}俞弗聞其聲而工噬。
蓋天地萬生,其么麼微眇未有爾若者。
而小則抓麻姑之爪,甚或疥瘍醫(yī)之齊。
豈非族雖微而猥多,形易潛而叵測(cè)。
吁嗟先生歸休乎,物固有時(shí)姑小憩。
蚊蠛蠓,滿乾坤,可奈渠何苦擁袂。
一葉秋,群動(dòng)閉,吶何之兮豈其殪。
先生於時(shí),融融泄泄。
半枕風(fēng)清,千山月霽。
注釋參考
一葉秋
見“ 一葉知秋 ”。
群動(dòng)
(1).各種動(dòng)物。 晉 陶潛 《飲酒》詩(shī)之七:“日入羣動(dòng)息,歸鳥趨林鳴。” 梁?jiǎn)⒊?《論自由》:“人秉天地清淑之氣以生,所以異於羣動(dòng)者安在乎?”
(2).諸種活動(dòng)。 唐 白居易 《宴坐閑吟》:“意氣銷磨羣動(dòng)里,形骸變化百年中。” 宋 司馬光 《不寐》詩(shī):“四遠(yuǎn)寂然羣動(dòng)收,只餘嚴(yán)鼓度坊樓。”
(3).泛指眾人。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三·銓選》:“陛下有是名器,為鼓舞羣動(dòng)之具?!?
豈其
(1).猶何必?!对?shī)·陳風(fēng)·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 齊 之 姜 ?!?鄭玄 箋:“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后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國(guó)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貞順而已?!薄稘h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谷口 鄭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豈其卿?豈其卿?” 清 李調(diào)元 《勦說·豈其卿》:“豈其卿者,猶云何必卿也。”
(2).猶難道?!蹲髠鳌ふ压辍罚骸?肸 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杜預(yù) 注:“言必不得祀?!薄冻o·離騷》:“豈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方岳名句,憎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憑軒望熊湘,云榭連蒼梧。
- 氣壓關(guān)河力拔山,絕人武勇更無前
- 屠蘇辦了,迤邐柳欺梅妒。
- 蘭舟棹穩(wěn),倚何處垂楊。作者:佚名作品:夏日宴黌堂/夏日燕黌堂
- 莫取無心心外道,此心生處即為塵作者:韓維作品:謝李公達(dá)惠詩(shī)再答
- 聞此不能寐,青燈茆屋幽作者:吳融作品:雨后聞思?xì)w樂二首
- 幾劫澄煩思,今身僅小成。作者:云臺(tái)峰女作品:會(huì)真詩(shī)
- 於今懷舉桉,過公倦開琖作者:仲并作品:奉和陳德召游惠山見寄三十韻
- 如聞近所往,惡味同食檗作者:鄭剛中作品:每年家釀留一器以奉何元章今年持往者輒酸黃
- 燈白霜?dú)饫洌姨撍身嵣?/a>作者:楊衡作品:冬夜舉公房送崔秀才歸南陽(y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