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烏足矜,引繩排根非勝事
出自宋代蘇頌《和諸君觀畫鬼拔河》:
關(guān)中古有拔河戲,傳聞始盛隋唐世。
長絙百尺人兩朋,遞以勇力相牽制。
芳華樂府務(wù)夸大,黎園公卿謾輕肆。
拔山扛鼎烏足矜,引繩排根非勝事。
當(dāng)時好尚人競習(xí),鬼物何為亦能是。
展吳畫格入神品,陸法尤長寫靈異。
蒲津古寺筆跡奇,世疑二子之{左纟右尼}置。
旗門雙立眾鬼環(huán),大石當(dāng)中坐渠帥。
蓬頭圜目互奮踴,植鼓揚桴各凌厲。
東西挽引力若停,賦彩自分傾奪勢。
畫來已歷數(shù)百年,墻壁巋然今不廢。
觀風(fēng)使者集賢翁,每游其下幾忘味。
因令搨手裂齊紈,橫卷傳看得形似。
精神氣韻信瑰詭,毫發(fā)輕濃皆仿佛。
持來都下示朋僚,一見飄然動詩思。
諸公詩豪固難敵,形容物象尤精致。
氣完語健雋眾口,二子聲名轉(zhuǎn)增貴。
予觀昔之善畫者,心手規(guī)橅無不至。
窮奇極怪千萬端,特出一時之用意。
鬼神冥漠不可詰,豈有便能人勇智。
仙官佛像亦如斯,變態(tài)隨時轉(zhuǎn)奇麗。
遂令來者信有說,塔廟從而增侈費。
后賢雖欲究端倪,竟亦無由革頹弊。
因知怪誕一崇長,漸靡成風(fēng)滋巧偽。
茲圖他日遂流傳,更使人心惑魑魅。
注釋參考
拔山扛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語出《史記·項羽本紀(jì)》:“ 籍 長八尺餘,力能扛鼎?!庇郑骸傲Π紊劫鈿馍w世?!薄对企牌呋`》卷七八:“力則拔山扛鼎,倒拽九牛;誦則一日萬言,五行俱下。”《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義士,再顯神通;深謀詭計之奸徒,急償夙債。” 清 吳雷發(fā) 《說詩菅蒯》十二:“雕冰鏤石,小才也;拔山扛鼎,大才也?!?/p>成語解釋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拔山扛鼎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庇郑骸坝谑琼椡跄吮杩犊?,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使用例句漢祖入關(guān)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過人。
引繩排根
見“ 引繩批根 ”。
成語解釋指勾結(jié)起來排斥異己。引繩排根出處《漢書·灌夫傳》:“及竇嬰失勢,亦欲倚夫引繩排根生平慕之后棄者?!?h3>勝事(1).美好的事情?!赌淆R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子良 少有清尚,禮才好士……善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shè)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唐 劉長卿 《送孫逸歸廬山》詩:“常愛此中多勝事,新詩他日佇開緘。” 清 吳偉業(yè) 《觀王石谷山水圖》詩:“世間勝事誰能識,兵戈老盡丹青客。” 茅盾 《子夜》十七:“這樣的心情尤以這一伙中的 吳蓀甫 感受得最為強烈。今晚上的行樂勝事是他發(fā)起的。”
(2).指寺、觀中法會、齋醮等。 宋 洪邁 《夷堅丙志·壽昌縣君》:“子 愉 夢母如存,且曰:‘……汝與汝父言,亟營勝事,使我得轉(zhuǎn)為男子?!?明 邵璨 《香囊記·祈禱》:“見説僊觀修設(shè)勝事,特來赴會?!?/p>
蘇頌名句,和諸君觀畫鬼拔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朝暮計劃官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