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晁說之《再和資道》:
佳山陪四絕,名士出三齊。
芬馥生蘭茞,荒蕪去菉藜。
光華深北斗,氣象到西奎。
揮毫若吐霓。
美求鮮鯉鱠,珍訪辟塵犀。
出眾青錢士,翻經(jīng)白玉篦。
高張射鵰手,穩(wěn)步上天梯。
吾友由斯道,狂生不識蹊。
淮南書有作,商隱賦無題。
慷慨簪頻擊,吟哦手屢攜。
寒廳簾帟淺,深夜笑言低。
慎莫嘲雕虎,從來學(xué)木雞。
注釋參考
雕虎
即虎?;⑸砻y如雕畫,故名?!逗鬂h書·張衡傳》:“執(zhí)雕虎而試象兮,阽 焦原 而跟止?!?李賢 注:“彫虎,有文也?!?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廣絕交論》:“夫草蟲鳴則阜螽躍,雕虎嘯而清風(fēng)起。”《舊唐書·鄭畋傳》:“雕虎嘯以風(fēng)生,應(yīng)龍驤而云起?!?/p>
彫虎:即虎。以身有斑紋,似雕畫而成,故稱。 漢 張衡 《思玄賦》:“執(zhí)彫虎而試象兮,阽 焦原 而跟趾。” 唐 李白 《梁甫吟》:“手接飛猱搏彫虎,側(cè)足 焦原 未言苦?!?
從來
從來 (cónglái)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xiàn)在一直是那樣 always;all along 從來如此木雞
(1).《莊子·達(dá)生》:“ 紀(jì)渻子 為王養(yǎng)鬭雞,十日而問曰:‘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沼謫?,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yīng)者,反走矣。’” 成玄英 疏:“神識安閑,形容審定……其猶木鷄不動不驚,其德全具,他人之雞,見之反走?!焙笠蛞浴澳倦u”喻指修養(yǎng)深淳以鎮(zhèn)定取勝者。 唐 白居易 《禮部試策》之三:“事有躁而失、靜而得者,故木雞勝焉?!?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須一精神似木雞待鬪,還須解弄丸機(jī)彀?!?/p>
(2).木制能飛的雞。 晉 葛洪 《抱樸子·應(yīng)嘲》:“ 墨子 刻木雞以厲天,不如三寸之車鎋?!?/p>
(3).用以比喻呆笨或發(fā)愣之態(tài)。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薄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五回:“我提到案下問時,那 羅榮統(tǒng) 呆似木雞,一句話也説不出。” 李玉林 《難忘的會見》:“﹝我們﹞像木雞似的楞了半天?!?/p>
晁說之名句,再和資道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