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玉人雕琢玉,亦在冷冷水泉底
出自宋代鄭剛中《白蓮草亭前盆池所出也慣見紅華忽遇此本孤高》:
鮫人織綃已奇詭,輕梭引絲不濡水。
何為玉人雕琢玉,亦在冷冷水泉底。
截肪磨玷既成花,蓋以青銅聳而起。
體色當從太虛來,五采世間俱一洗。
似云嫦娥醉步跌,誤墮污渠出清泚。
又疑驪山妃子泉,老藕拔根浮到此。
斯言謾誕何足稽,況乃窮鄉(xiāng)寧有是。
我聞賢者在泥涂,其涅不緇豈無以。
外觀不逐紛華遷,虛室常隨吉祥止。
心齋自厭勞酒肥,坐忘盡黜青黃美。
薰然蓄積為德馨,表晨絕塵無與比。
黃昏陋巷風雨寒,細看豈非顏氏子。
注釋參考
何為
為什么,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谷,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蛟唬骸?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詢問?!逗鬂h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仆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p>
(2).是什么?!逗鬂h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p>
玉人
(1).雕琢玉器的工人。《周禮·考工記·玉人》:“玉人之事?!?賈公彥 疏:“云玉人之事者,謂人造玉瑞、玉器之事?!薄盾髯印ご舐浴罚骸?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子寳。” 宋 劉克莊 《江西詩派序·呂紫微》:“余以 宣城 詩巧之如錦工機錦,玉人琢玉,極天下之巧妙?!?/p>
(2).玉雕的人像。 晉 王嘉 《拾遺記·蜀》:“ 河南 獻玉人,高三尺?!薄侗笔贰る[逸傳·崔賾》:“ 藍田 令 王曇 於 藍田山 得一玉人,長三四寸,著大領衣,冠幘?!?/p>
(3).容貌美麗的人?!稌x書·衛(wèi)玠傳》:“﹝ 玠 ﹞年五歲,風神秀異……總角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者傾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裴楷 ﹞麤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焙蠖嘤靡苑Q美麗的女子。 唐 元稹 《鶯鶯傳》:“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前蜀 韋莊 《秋霽晚景》詩:“玉人襟袖薄,斜憑翠欄干?!?宋 謝逸 《南歌子》詞:“畫樓朱戶玉人家,簾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魯公女》:“睹卿半面,長繫夢魂;不圖玉人,奄然物化?!?黃侃 《無題》詩:“春晚垂楊映畫樓,玉人微撥鈿箜篌?!?/p>
(4).對親人或所愛者的愛稱。 唐 權德輿 《送盧評事婺州省覲》詩:“客愁青眼別,家喜玉人歸?!?宋 張先 《菩薩蠻》詞:“玉人又是匆匆去,馬蹄何處垂楊路?!?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快疾忙報與您姐姐,道門外玉人來也?!?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則今朝別了玉人,多感承謝了盤費?!?/p>
(5).仙女。 唐 賈島 《登田中丞高亭》詩:“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誰似莫相和?!?唐 杜牧 《寄珉笛與宇文舍人》詩:“寄與玉人天上去, 桓將軍 見不教吹?!?/p>
雕琢
雕琢 (diāozhuó)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carve cut and polish a jade 過分地修飾文辭 write in an ornate style冷冷
(1).寒涼的樣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并序》:“冷冷碧江,下浸秋石?!?元 揭傒斯 《奉同柯博士甘內掾下直賦》:“冷冷草露白,華月隔林生?!?葉圣陶 《隔膜·母》:“弱小的菊科的花開出來使人全不經(jīng)意,卻顫顫地冷冷地鋪滿了庭階。無力的晚陽照在那些花上面,著實有些兒寒意。”
(2).冷淡;嚴肅。 茅盾 《子夜》一:“她忽然冷冷地瞥了 范博文 一眼,鼻子里輕輕一哼,就懶洋洋的走開了?!?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說話很簡短,表面是冷冷的?!?/p>
(3).表示譏諷的意味。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三月的租界》:“三月里,就‘有人’在 上海 的租界上冷冷的說道--‘ 田軍 不該早早地從 東北 回來!’”
泠泠。形容聲音清越。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轂》:“﹝ 王轂 ﹞未第時嘗為《玉樹曲》云:‘壁月夜,瓊樹春,鶯舌冷冷詞調新?!币槐咀鳌?泠泠 ”。 明 何景明 《贈王文熙》詩:“冷冷朱絲絃,聽我別鶴操。” 明 高啟 《稚兒塔》詩:“尋跡殊窅窅,聞聲每冷冷?!?/p>
水泉
(1).河流與泉流。《禮記·月令》:“﹝孟冬之月﹞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呂氏春秋·圜道》:“水泉東流,日夜不休?!?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三:“ 蘇州 之地,北枕 長江 ,東表溟海,而水泉之勢,則與 江 平,故曰 平江郡 。”
(2).特指泉流、泉水。《漢書·翼奉傳》:“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宋 蘇轍 《寄濟南守李公擇》詩:“山窮水泉見,發(fā)越遍溪谷。”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一滴水泉可以作江河之始流,一片樹葉之飄動可以兆暴風之將來?!?/p>
鄭剛中名句,白蓮草亭前盆池所出也慣見紅華忽遇此本孤高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