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排大難:史載魯仲連性格豪爽俠義,常為人排難解憂?!安恍肌本洌褐隔斨龠B不屑于自己的功績,不接受趙、齊的封賞。
古戍:古代營壘,自古以來的邊防要地,指魯連臺所在地。三秋:深秋,晚秋。農歷九月為秋季第三個月,故名。高臺:指魯連臺。萬木:成千上萬棵樹木。
從來:自古以來。天下士:指天下有見識有本領的人。布衣:平民,多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魯連臺問答
問:《魯連臺》的作者是誰?
答:魯連臺的作者是屈大均
問:魯連臺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魯連臺是清代的作品
問:一笑無秦帝,飄然向海東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一笑無秦帝,飄然向海東 出自 清代屈大均的《魯連臺》
問:一笑無秦帝,飄然向海東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一笑無秦帝,飄然向海東 的下一句是 誰能排大難?不屑計奇功。
問:出自屈大均的名句有哪些?
答:屈大均名句大全
魯連臺賞析
魯連即魯仲連,先秦齊國高士,排難解紛,多行俠義,卻秦救趙,功非尋常。齊君欲封其官爵,逃避而去,隱居以終。魯仲連以天下事為己任,替人排難解紛,功成不受賞的精神,深為后人所景仰,因建臺以祭祀。魯連臺在山東省聊城縣故城中,公元1607年(明萬歷三十五年)東昌知府陸夢履建,相傳臺址為魯仲連射書勸燕將撤守之處。屈大均身處明清之際,積極投身抗清斗爭,對魯仲連的為人品格有著不同一般的深刻體會。這首瞻仰魯仲連古跡的五言律詩,寫得雄勁剛健,擲地有聲。此詩前四句首先用簡練生動的文字追述了魯仲連的義舉奇功,高風亮節(jié),提點魯仲連功成而不屑封賞精神的可貴,慨嘆人間如仲連者難得一見,抒發(fā)了作者對古代賢人的景仰贊佩之情。五六兩句寫登魯連臺所見,景象雄闊而頗具滄桑之感。結尾兩句,熱情地歌頌了人民(包括隱士)的高貴品質,含意尤為深刻,態(tài)度相當明朗。全詩敘事寫景與抒情融會無間,語言素樸而筆帶豪氣。
- 南康縣圃賞梨花呈長官李俗桃麄不用評,梅花之后此花清。喚醒山谷商量過,差替山礬做弟兄。
- 皖口遭風欻起驚濤渺去程,扁舟三日滯長汀。無心坐使群鷗舞,莽眇吾知未可乘。
- 天臺曉望標簽:友情天臺鄰四明,華頂高百越。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云垂大鵬翻,波動巨鰲沒。風潮爭洶涌,神怪何翕忽。觀奇跡無倪,好道心不歇。攀條摘朱實,服藥煉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臥蓬闕。
- 舟發(fā)黃州連日遇逆風泊赤壁赤壁磯方到,黃州路未遙。辛勤四十里,跋步兩三朝。戢戢牛羊下,閒閒鷗鷺驕。忍將今歲月,容易客中銷。
- 寄仇仁近白廷玉張仲實京口當涂江陰三學正兼同時糾正諸侯學,鐺腳相鄰總鉅邦。足可養(yǎng)廉三斛米,未妨溫故一燈窗。有人北面求宗旨,無事東流送大江。向道紫陽山色好,何為不肯溯溪瀧。
- 野望風卷蓬根野日昏,含凄倚杖望孤村。村中昨夜逃亡盡,還有催租吏打門。
- 亭上茅寄生生長天垂力,孤懸有作奇。最先承曉露,終不墮春泥。
- 和吳子華侍郎令狐昭化舍人嘆白菊衰謝之絕次用本韻正憐香雪披千片,忽訝殘霞覆一叢。還似妖姬長年后,酒酣雙臉卻微紅。
- 陳伯予見過喜予強健戲作寒無氈坐甑生塵,此老年來乃爾貧。兩頰如丹君會否,胸中原自有陽春!
- 鄭僉判取蘇黃門圖史園囿文章鼓吹之語為韻見我觀眾草樹,等是氣所囿。蓬茅一何荒,桃李一何秀。榮悴固不齊,受命了無繆。所以山中人,翩然拂歸袖。丁寧語泉石,此誤不可又。開簾受微飔,排闥入孤岫。是身如虛空,一室寬宇宙。夫何不訾省,與世爭決驟。天分有固然,吾力豈其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