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新荷應(yīng)詔問答
問:《詠新荷應(yīng)詔》的作者是誰?
答:詠新荷應(yīng)詔的作者是沈約
問:詠新荷應(yīng)詔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詠新荷應(yīng)詔是南北朝的作品
問: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出自 南北朝沈約的《詠新荷應(yīng)詔》
問: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勿言草卉賤,幸宅天池中 的下一句是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搖風(fēng)。
問:出自沈約的名句有哪些?
答:沈約名句大全
詠新荷應(yīng)詔賞析
荷花是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蓮、芙蕖,古時也稱為芙蓉。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素來為詩人墨客們所贊頌,用以自喻和他喻。此詩即是其中的一首。
詩的一、二句以議論入題,針對人們因荷花是草卉而輕賤它的心理而發(fā)。天池,本謂神話中的瑤池。此詩是“應(yīng)詔”之作,故這里“天池”應(yīng)指皇宮內(nèi)的荷池。兩句意謂荷花雖為草卉之物,但其有幸植根天子之池,自與其他山澤中的草卉身份不同,也更易受人們的注目。
三、四句轉(zhuǎn)入詠物本題,細(xì)致而微地描繪荷花的初生水面,應(yīng)題“新荷,二字。荷的根莖最初細(xì)瘦如鞭,俗稱蓮鞭。蓮鞭上有節(jié),能向上抽出葉子和花梗?!拔⒏懦隼恕?,就是說花梗剛剛伸到水面。這里連用“微”字“才”字,已極言其細(xì)小,下面“短干未搖風(fēng)”,則更形象地體現(xiàn)其細(xì)小;梗干之短,甚至風(fēng)亦不能使它搖動,可見它只是剛剛在水面露頭而已。這兩句直逼出“新荷”的“新”來,觀察之細(xì)致,用筆之精到,真堪令人叫絕。在這細(xì)微之處,詩人的功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上二句寫初出荷莖之至微至小,文勢猶如尺蠖之屈,已蓄足了力。于是乎五、六二句,乃一變而由屈轉(zhuǎn)伸,忽出石破天驚之語?!皩幹缧睦铮钭蠌?fù)含紅!”那荷莖長不滿寸,看上去若有若無。然而誰能知道,那短莖里寓含著的花蕾胚芽,卻蘊(yùn)育著萬紫千紅的將來。只等夏天一到,它就要把那絢麗的色彩,灑滿整個池塘。“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滿眼紅綠的壯觀景象,正是“新荷”的未來世界。
這首詩,單就詠物而言,也是清新可喜的。再看詩中的“勿言”、“寧知”這些強(qiáng)烈語氣,讀者就不免會推測:詩人如此用力為新荷抱不平,恐怕不會是無所寄托的吧。據(jù)《粱書·沈約傳》記載,沈約幼年因父親被誅,被迫潛竄他地,以后雖然“會赦免”,卻“流寓孤貧”。但他“篤志好學(xué)、晝夜不倦”,最終“遂博通群籍”,累官至步兵校尉,“管書記,直永壽宮,校四部圖書”,堂堂皇皇地進(jìn)入“天池”,成為當(dāng)世首屆一指的大學(xué)者、大手筆。詩人看到新荷初出時的微陋,遙想自己幼小時的辛酸,他不禁深感慨。他不禁充滿自信地說:新荷的今天雖然為人們所輕賤,但它在明天,定將是姹紫嫣紅的創(chuàng)造者。詩人幸而言中,后來他歷仕宋、齊、梁三朝,封侯拜相。他在文學(xué)上的“紫”“紅”之才,也充分發(fā)揮出來了,不僅衣被當(dāng)世,而且也惠澤后人。
所以,沈約的這首詩,既是詠物,亦是抒懷。詩人詠的是荷花,但讀者所感覺到的,同時又是詩人的自我形象。
- 春晝偶書白晝偶成芳草夢,起來幽興有誰知。風(fēng)簾不動黃鸝語,坐見庭花日影移。
- 早春巴陵道中遠(yuǎn)雪亭亭望未銷,岳陽春淺似相饒。短蘆冒土初生筍,高柳偷風(fēng)已弄條。波泛洞庭猵獺健,谷連荊楚鬼神妖。中流菱唱泊何處,一只畫船蘭作橈。
- 贈鄭山人白首滄洲客,陶然得此生。龐公采藥去,萊氏與妻行。乍見還州里,全非隱姓名。枉帆臨海嶠,貰酒秣陵城。伐木吳山曉,持竿越水清。家人恣貧賤,物外任衰榮。忽爾辭林壑,高歌至上京。避喧心已慣,念遠(yuǎn)夢頻成。石路寒花發(fā),江田臘雪明。玄纁倘有命,何以遂躬耕。
- 夢覺夢回斜日轉(zhuǎn)花陰,時有黃鸝送好半。高臥草廬人不識,東風(fēng)啼烏獨知心。
- 白云庵草庵何似清風(fēng)樓,更在空中最上頭。眼界豁開無畛域,枯藤古木暮煙浮。
- 江館秋思因成自勉江邊候館幽,汀鳥暝煙收??退茧m悲月,詩魔又愛秋。聲名都是幻,窮達(dá)未能憂。散逸憐漁父,波中漾小舟。
- 黃潁州挽詞三首公與汝陽守,人間孝友稀。脊令鳴夜雨,常棣倚春暉。粉省雙飛入,泉臺相與歸。哀笳宛丘道,衰涕不勝揮。
- 次韻石林見貽絕句四首先生德業(yè)萬人雄,尋尺猶收爨下桐。乞與朱弦弄流水,坐聽巖壑起松風(fēng)。
- 靜坐池亭二首胡床倦坐起憑欄,人正忙時我正閑。卻是閑中有忙處,看書才了又看山。
- 句密葉凝華承玉{左戶右巳},附枝交影蔭銀塘。
- 別來湖山幽絕處,下者遨游上輕矯——— 李石放魚
- 西寨煙深晴后色,東風(fēng)春減夜來寒——— 仲殊定風(fēng)波(六·多景樓)
- 欲隨輕風(fēng)挹君袂,滿野春雨生迷茫——— 梅堯臣依韻答泰州王道粹學(xué)士見寄
- 馬驚門外山如活,花笑尊前客似泥——— 韋莊和同年韋學(xué)士華下途中見寄
- 結(jié)茅得茲地,翳翳村巷永——— 蘇軾新居
- 無階忝虛左,珠乘奉王言——— 李嶠車
- 黃腴風(fēng)味殷勤去,遙望沅湘屬賀杯——— 史堯弼黃雀餉程右史二子
- 儻可致麴生,當(dāng)筑白玉壇——— 韓元吉雪中從邢懷正乞酒
- 奉引乘輿金仗里,親嘗賜食玉盤中。——— 韓翃扈從郊廟因呈兩省諸公
- 逶迤去國旌——— 江淹從征虜始安王道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