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卷515-7
送吳秀才之山西問答
問:《送吳秀才之山西》的作者是誰?
答:送吳秀才之山西的作者是朱慶馀
問:送吳秀才之山西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送吳秀才之山西是唐代的作品
問:澤潞西邊路,蘭橈北去人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澤潞西邊路,蘭橈北去人 出自 唐代朱慶馀的《送吳秀才之山西》
問:澤潞西邊路,蘭橈北去人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澤潞西邊路,蘭橈北去人 的下一句是 出門誰恨別,投分不緣貧。
問:出自朱慶馀的名句有哪些?
答:朱慶馀名句大全
- 初食荔枝開奩未暇論香味,便合令居第一流。細(xì)擘輕紅傾瑞露,周南端復(fù)且淹留。
- 游褒禪山記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湎缕綍纾腥獋?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谑怯嘤袊@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 次韻黃大臨秀才見寄故人聚散霜前葉,往事眇茫風(fēng)際煙。游宦一生非有已,隱居萬事不由天。崎嶇檻阱方謀食,嘯傲山林肯計年。賴已將心問盧老,相逢他日笑風(fēng)顛。
- 木蘭花減字今年百五。風(fēng)日清明塵不舉。紫秀紅陳。三節(jié)煙花次第春。來輿去馬。千念一空春事謝。白下門東。誰見初楊弄晚風(fēng)。
- 史記引逸詩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 伯氏到濟(jì)南寄詩頗言太守居有湖山之勝同韻和西來黃犬傳佳句,知是陸機(jī)思陸云。歷下樓臺追把酒,舅家賓客厭論文。山椒欲雨好云氣,湖面逆風(fēng)生水紋。想得爭棋飛鳥上,行人不見只聽聞。
-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重來對酒,折盡風(fēng)前柳。若問看花情緒,似當(dāng)日、怎能彀。休為西風(fēng)瘦,痛飲頻搔首。自古青蠅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 癸卯追感正月十五事正月端門夜,金輿縹緲中。傳觴三鼓罷,縱觀萬人同。警蹕聲如在,嬉游事已空。但令千載后,追詠太平功。
- 感皇恩(雁汊泊舟作)秋意滿江湖,雨輕風(fēng)熟,上水扁舟片帆速。遠(yuǎn)山低岸,貪看淺紅深綠。不知回柁尾,滄灣宿。推枕起來,舉杯相屬。休嘆風(fēng)塵為微祿。幾年行路,但覺登臨不足。且翻楚調(diào)入,清江曲。
- 哀北太行天下脊,黃河出昆侖。山川形勝地,歷世多名臣。哀哉六十年,左衽淪胡塵。抱負(fù)雖奇?zhèn)?,沒齒不得伸。老夫?qū)嵑昧x,北望常酸辛。何當(dāng)擁黃旗,徑涉白馬津?窮追殄犬羊,旁招出鳳麟。努力待傳檄,勿謂吳無人!
- 10指尖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