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致。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鉛粉來妝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梅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注釋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稱。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袁豐居宅后,有六株梅……(豐)嘆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耳?!词辜饲矬赋霰戎??!闭戊F:猶瘴氣。南方山林中的濕熱之氣。
冰姿:淡雅的姿態(tài)。仙風:神仙的風致。
芳叢:叢生的繁花。
綠毛幺鳳:嶺南的一種珍禽,似鸚鵡。
涴(wò):沾污,弄臟。
唇紅:喻紅色的梅花。
高情:高隱超然物外之情。
“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
西江月·梅花問答
問:《西江月·梅花》的作者是誰?
答:西江月·梅花的作者是蘇軾
問:西江月·梅花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西江月·梅花是宋代的作品
問:西江月·梅花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出自 宋代蘇軾的《西江月·梅花》
問: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的下一句是 海仙時遣探芳叢。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西江月·梅花賞析
②倒掛綠毛:似鸚鵡而小的珍禽。
③幺風:鳥名,即桐花鳳。
④涴:沾污。
⑤“不與”句:蘇軾自注:“詩人王昌齡,夢中作梅花詩?!?br> 【評解】
此詞據(jù)《耆舊續(xù)聞》、《野客叢書》記載,乃蘇軾為悼念死于嶺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紅,高情逐云,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情幽致。
【集評】
楊慎《詞品》:古今梅詞,以東坡此首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冷齋夜話》謂東坡在惠州作《梅花》時,時侍兒
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為朝云作也”。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這首詞明為詠梅,暗為悼亡,是蘇軾為悼念毅然隨自己貶謫嶺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詞中所描寫的惠州梅花,實為朝云美麗的姿容和高潔的人品的化身。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姿 、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xiāng),卻不怕瘴氣的侵襲 ,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 、神仙般的風致 。接下來兩句說它的仙姿艷態(tài) ,引起了海仙的羨愛 ,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幺鳳 )。以上數(shù)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脫俗的風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八孛娉O臃蹧稹?,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鉛粉來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妝),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唇紅 ),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游目騁情。面對著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東坡慨嘆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象王昌齡夢見梨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曉云”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里的“曉云 ”,可以認為是朝云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詠梅詞空靈蘊藉,言近旨遠,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詠梅,實有寄托,其中蘊有對朝云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在得其神韻。張貴《詞源》論及詠物詞時指出 :“體物稍真 ,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 ,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lián)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 ,全在結句,斯為絕妙?!币赃@一標準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高超的藝術技巧。
- 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九月離宮散螢天似水,竹黃池冷芙蓉死。月綴金鋪光脈脈,涼苑虛庭空澹白。露花飛飛風草草,翠錦斕斑滿層道。雞人罷唱曉瓏璁,鴉啼金井下疏桐。
- 示延平日者萬物森然播大鈞,一言鉤決妙通神。卷簾與客談忠孝,袖手觀時任屈伸。燕石勒名應有日,凌煙圖像果何人。且從冠蓋林中看,莫滯天涯與水濱。
- 下云居至瑤田戲贈圓老山在云中人在山,人居山與白云閑。也須認得瑤田路,方見青云一望間。
- 七峰亭獨坐嶼岫新亭好,悠然見七峰。憑欄吟不盡,春色與秋容。
- 出守桐廬道中十絕滄浪清可愛,白鳥鑒中飛。不信有京洛,風塵化客衣。
- 和崔公度家風琴八首007系身高處本無心,萬竅鳴時有玉音。欲作鏌耶為物使,知君能笑不祥金。
- 故運使直閣少聊劉公挽詞清時得路每投閒,垂上甘泉玉筍班。借箸幾看趨魏闕,請纓常欲度天山。放懷俠氣千夫上,抵掌高談一夢間。使節(jié)塵生人共惜,朔風吹淚太湖灣。
- 浣溪沙橫畫功夫想未全。雙雙文彩羽儀鮮。和鳴偕老是天然。暮雨并深流細草,暖風交頸傍清漣。羨他真?zhèn)€好因緣。
- 次敬叔韻二首玉鑒冰壺一段清,鐵中誰與斗錚錚。眼看萬里云霄路,不信驊騮地上行。
- 鸚鵡莫把金籠閉鸚鵡,個個聰明解人語。忽然更向君前言,三十六宮愁幾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