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卷543-30
夏日龍翔寺居即事寄崔侍御問答
問:《夏日龍翔寺居即事寄崔侍御》的作者是誰?
答:夏日龍翔寺居即事寄崔侍御的作者是喻鳧
問:夏日龍翔寺居即事寄崔侍御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夏日龍翔寺居即事寄崔侍御是唐代的作品
問:夏日龍翔寺居即事寄崔侍御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古剎一幡斜,吹門水過沙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古剎一幡斜,吹門水過沙 出自 唐代喻鳧的《夏日龍翔寺居即事寄崔侍御》
問:古剎一幡斜,吹門水過沙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古剎一幡斜,吹門水過沙 的下一句是 數(shù)聲鐘里飯,雙影樹間茶。
問:出自喻鳧的名句有哪些?
答:喻鳧名句大全
- 思親五首九十萱親天下稀,教兒只誦白華詩。溪冰山玉人無愧,百拜慈闈喜可知。
- 金庭觀山屬蓬壺第幾重,奇峰翠岫繞靈宮。雪藏毛竹深深洞,煙起香米裊裊風(fēng)。放鶴已歸天漢上,養(yǎng)鵝無復(fù)小池中。羽人盡得飛章法,神興寥陽路暗通。
- 堂成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fēng)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 登師姑巖懷古十韻郭中愛青山,推窗納青碧。不見山中人,白云自堆積。登睇廓悠悠,此眼亦已窄。但見寰中塵,不見塵中客。相去詎幾許,恍若萬里隔。日暮攀崔嵬,泫然感疇昔。蜀道無人行,嵩山絕蹄跡。豈無九回腸,安得雙飛翮。傾我百壺酒,撫此千丈石。不知蠟屐翁,著得幾量屐。
- 石鐘山記《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dāng)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fēng)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yīng),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 晚古樹夕陽盡,空江暮靄收。寂寞扣船坐,獨生千里愁。
- 后天易吟三十首宗廟烝嘗禮,朝廷覲見儀。無窮天下事,不過似農(nóng)時。
- 感皇恩 自壽 此石刻見山東歷城縣志卷二十四林壑八年閑,吟殘山色。無處煙霞不相識。真歡清福,舉世誰人曾得。天教分付與,云莊客。萬里侯封,九華仙伯。未必情濃似吾適。扁舟風(fēng)月,好景初無今昔。遐齡原不在,餐松柏。內(nèi)張文忠公祠。碑額最上層刻張養(yǎng)浩自壽詞,草書。下題八分書七聘堂記四字,記文,正書,蘇天爵撰。碑陰有虞集五言古詩一首。詞綜補遺卷十八又錄張養(yǎng)浩行香子一葉舟輕一首乃東坡詞之誤
- 山居秋思一從云水住,曾不下西岑。落木孤猿在,秋庭積霧深。泉流通井脈,蟲響出墻陰。夜靜溪聲徹,寒燈尚獨吟。
- 漁家傲·和程公辟贈巴子城頭青草暮。巴山重疊相逢處。燕子占巢花脫樹。杯且舉。瞿塘水闊舟難渡。天外吳門清霅路。君家正在吳門住。贈我柳枝情幾許。春滿縷。為君將入江南去。
- 6溜溜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