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早晨起來看見太陽升起,傍晚時分看見歸鳥還巢。
身在異鄉(xiāng)內(nèi)心本已酸楚,何況還面對著木瓜山。
注釋
木瓜山,在貴陽縣木瓜鋪。木瓜: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長橢圓形,其味酸。
望木瓜山問答
問:《望木瓜山》的作者是誰?
答:望木瓜山的作者是李白
問:望木瓜山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望木瓜山是唐代的作品
問:望木瓜山是什么體裁?
答:五古
問: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 出自 唐代李白的《望木瓜山》
問: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 的下一句是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
問: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望木瓜山賞析
“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運用鋪敘手法,描繪出一幅早見蒸蒸日出、晚見歸鳥還巣的憂傷感懷圖,詩人觸景生情:見日出,見棲鳥,不見眾鳥,不見孤云,表達(dá)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孤寂心聲。正如白居易《夜雨》:“我有所感人,隔在遠(yuǎn)遠(yuǎn)鄉(xiāng)。我有所感事,結(jié)在深深腸”的無限向往和百結(jié)愁腸。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寫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內(nèi)心本已酸楚,再看到木瓜山,想起酸澀的木瓜,心中就更酸了。[2] “客心”、“酸楚”是詩歌中的意境情感,“木瓜山”,是詩歌中的形象事物。這三個詩詞,有清晰有模糊,有實體有虛象,有眼里的更有心中感悟的,使得詩歌的語言凝練,渲染氛圍,加深詩人客居酸楚之感。
此詩語極平常,而意甚含蓄,字字辛酸。詩人觸景生情:早見蒸蒸日出,而悲自已窮途潦倒,想要過神仙那樣的無拘無束的生活,然而真當(dāng)他處于寂寞境地的時候,又難免生出許多憂傷和悲愁。晚見歸鳥還巣,而悲自已去國離鄉(xiāng),看透了現(xiàn)實世界的混沌,想起各種人情世故,更增一份凄楚。木瓜味酸苦,詩人望見木瓜山而感懷身世,感觸漂泊生活的孤寂,內(nèi)心倍感酸楚,流露出李白憂傷悲愁的情感。
- 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爾極。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于時夏。
- 虞美人 有美堂贈述古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diào)誰家唱。夜闌風(fēng)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 寒閨夜夜半衾裯冷,孤眠懶未能?;\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
- 賀新郎席作此風(fēng)送行春步。漸行行、山回路轉(zhuǎn),入云深處。問訊花梢春幾許,半在詩人杖屐。點點是、祥煙膏露。中有瑤池千歲種,整巖妝、來作巢仙侶。相嫵媚,試凝佇。風(fēng)流座上揮談塵。更多情,多才多調(diào),緩歌金縷。趁取芳時同宴賞,莫惜清樽緩舉。有明月、隨人歸去。從此一春須一到,愿東君、長與花為主。泉共石,聞斯語。
- 梅花月淡碧云籠野水,棱棱瘦聲吟肩起。一天寒氣霞衣裳,人在石橋春影里。
- 行香子 同李元鎮(zhèn)晚酌張氏小閣璧月香云,小院重門。辦詩愁、多是黃昏。梨花淡淡,柳絮紛紛。對古銅爐,神品畫,靚妝人。半醉多羞,一笑欺春。有丹青、描寫難真。秋波側(cè)媚,云岫輕顰。是蕊珠仙,巫峽女,洛川神。
- 三山次鄭德予韻何日歸舟片葉輕,白鷗相伴艫微鳴。只應(yīng)潮打蓬窗處,已作離騷一半清。
- 過沈尚書墓履聲推早達(dá),日燕自林泉。浮世若無死,貴人真是仙。從容將八帙,掩忽便千年。墓上青松合,豐碑竟不鐫。
- 梅花壽陽樓畔晴梅落,孝武宮中曉露溥。越浦爭回乘興棹,洛堤欲駐有情鞍。蝶遺粉翼輕難拾,鶴墜霜毛散未摶。
- 十一月十九日折梅二首也知春向歲前回,不道春前早有梅。折得數(shù)枝捻歸去,蜂兒一路趁人來。
- 8快遞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