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元稹《琵琶歌》
琵琶宮調八十一,旋宮三調彈不出。玄宗偏許賀懷智,
段師此藝還相匹。自后流傳指撥衰,昆侖善才徒爾為。
澒聲少得似雷吼,纏弦不敢彈羊皮。人間奇事會相續(xù),
但有卞和無有玉。段師弟子數(shù)十人,李家管兒稱上足。
管兒不作供奉兒,拋在東都雙鬢絲。逢人便請送杯盞,
著盡工夫人不知。李家兄弟皆愛酒,我是酒徒為密友。
著作曾邀連夜宿,中碾春溪華新綠。平明船載管兒行,
盡日聽彈無限曲。曲名無限知者鮮,霓裳羽衣偏宛轉。
涼州大遍最豪嘈,六幺散序多籠撚。我聞此曲深賞奇,
賞著奇處驚管兒。管兒為我雙淚垂,自彈此曲長自悲。
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因茲彈作雨霖鈴,
風雨蕭條鬼神泣。一彈既罷又一彈,珠幢夜靜風珊珊。
低回慢弄關山思,坐對燕然秋月寒。月寒一聲深殿磬,
驟彈曲破音繁并。百萬金鈴旋玉盤,醉客滿船皆暫醒。
自茲聽后六七年,管兒在洛我朝天。游想慈恩杏園里,
夢寐仁風花樹前。去年御史留東臺,公私蹙促顏不開。
今春制獄正撩亂,晝夜推囚心似灰。暫輟歸時尋著作,
著作南園花坼萼。胭脂耀眼桃正紅,雪片滿溪梅已落。
是夕青春值三五,花枝向月云含吐。著作施樽命管兒,
管兒久別今方睹。管兒還為彈六幺,六幺依舊聲迢迢。
猿鳴雪岫來三峽,鶴唳晴空聞九霄。逡巡彈得六幺徹,
霜刀破竹無殘節(jié)。幽關鴉軋胡雁悲,斷弦砉騞層冰裂。
我為含凄嘆奇絕,許作長歌始終說。藝奇思寡塵事多,
許來寒暑又經(jīng)過。如今左降在閑處,始為管兒歌此歌。
歌此歌,寄管兒。管兒管兒憂爾衰,爾衰之后繼者誰。
繼之無乃在鐵山,鐵山已近曹穆間。性靈甚好功猶淺,
急處未得臻幽閑。努力鐵山勤學取,莫遣后來無所祖。
注釋參考
琵琶
琵琶 (pípa)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筑”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制,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宮調
宮調 (gōngdiào) 古代樂曲曲調的總稱。中國古樂曲的調式,唐代規(guī)定二十八調,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調。最低的一根弦(宮弦)上的調式叫宮,其余的叫調 modes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十一
十一 (Shí-Yī)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jié);新中國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這一天 October 1,National Day of PRC旋宮
我國古代以十二律配七音,每律均可作為宮音,旋相為宮,故稱。自 秦 而后,旋宮聲廢。 唐高祖 武德 間, 祖孝孫 修定雅樂,旋宮之聲復起。參閱《隋書·藝術傳·萬寶常》、《舊唐書·祖孝孫傳》。
三調
(1). 漢 代樂府相和歌的平調、清調、瑟調的合稱,也叫清商三調。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側為三調?!段倪x·謝靈運<會吟行>》:“六引緩清唱,三調佇繁音?!?李善 注引《宋書》:“第一平調、第二清調、第三瑟調、第四楚調、第五側調。然今三調,蓋清、平、側也?!薄杜f唐書·音樂志二》:“平調、清調、瑟調,皆 周 房中曲之遺聲也, 漢 世謂之三調。”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古樂府有三調聲,謂清調、平調、側調也?!?/p>
(2).指調粟(征收糧食)、調帛(征交絹帛)、雜調(攤派勞役)?!赌淆R書·武帝紀》:“水旱為災,實傷農稼……三調眾逋宿債,并同原除?!薄顿Y治通鑒·南朝齊武帝永明十一年》載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調,謂調粟、調帛及雜調也。”
元稹名句,琵琶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