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卷578-53
過五丈原問答
問:《過五丈原》的作者是誰?
答:過五丈原的作者是溫庭筠
問:過五丈原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過五丈原是唐代的作品
問:過五丈原是什么體裁?
答:七律
問:鐵馬云雕久絕塵,柳陰高壓漢營春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鐵馬云雕久絕塵,柳陰高壓漢營春 出自 唐代溫庭筠的《過五丈原》
問:鐵馬云雕久絕塵,柳陰高壓漢營春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鐵馬云雕久絕塵,柳陰高壓漢營春 的下一句是 天晴殺氣屯關(guān)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問:出自溫庭筠的名句有哪些?
答:溫庭筠名句大全
過五丈原賞析
鐵馬云雕共絕塵, 柳營高壓漢宮春。
天清殺氣屯關(guān)右, 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臥龍空寤主, 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寶帳無言語, 從此譙周是老臣。
這是一首詠史詩。詩題表明詩人是路過五丈原時因懷念諸葛亮而作。五丈原在今陜西岐山縣南斜谷口西側(cè)。據(jù)《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蜀后主建興十二年(234)春,諸葛亮率兵伐魏,在此屯兵,與魏軍相持于渭水南岸達一百多天,八月,遂病死軍中。一代名相,壯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無窮感慨。杜甫曾為此寫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溫庭筠也出于這種惋惜的心情,寫了這首詩。
詩開頭氣勢凌厲。蜀漢雄壯的鐵騎,高舉著繪有熊虎和鷙鳥的戰(zhàn)旗,以排山倒海之勢,飛速北進,威震中原。“高壓”一詞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鐵馬、云雕、柳營等形象做鋪墊,便使人產(chǎn)生一種大軍壓境恰似泰山壓頂般的真實感?!傲鵂I”這個典故,把諸葛亮比作西漢初年治軍有方的周亞夫,表現(xiàn)出敬慕之情。三、四兩句筆挾風(fēng)云,氣勢悲愴?!疤烨鍤狻?,既點明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又暗示戰(zhàn)云密布,軍情十分緊急。在這樣關(guān)鍵的時刻,災(zāi)難卻降臨到諸葛亮頭上。相傳諸葛亮死時,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墜落在渭水之南?!把恰币辉~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赍志以歿的無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寫景,詩行與詩行之間跳躍、飛動。首聯(lián)寫春,頷聯(lián)便跳寫秋。第三句寫白晝,第四句又轉(zhuǎn)寫夜間。僅用幾組典型畫面,便概括了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運籌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壯,深沉動人,跌宕起伏,搖曳多姿。溫庭筠詩本以側(cè)艷為工,而此篇能以風(fēng)骨遵勁風(fēng)長,確是難得。后四句純是議論,以歷史事實為據(jù),悲切而中肯。下國,指偏處西南的蜀國。
諸葛亮竭智盡忠,卻無法使后主劉禪從昏庸中醒悟過來,他對劉禪的開導(dǎo)、規(guī)勸又有什么用呢?一個“空”字包蘊著無窮感慨。“不由人”正照應(yīng)“空寤主”。作為輔弼,諸葛亮鞠躬盡力,然而時勢如此,叫他怎么北取中原,統(tǒng)一中國呢!詩人對此深為嘆惋。諸葛亮一死,蜀漢國勢便江河日下??墒枪┓钤陟魪R中的諸葛亮象已無言可說,無計可施了。這是詩人從面前五丈原的諸葛亮廟生發(fā)開去的。譙周是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寵臣,在他的慫恿下,后主降魏?!袄铣肌眱勺?,本是杜甫對諸葛亮的贊譽:“兩朝開濟老臣心”(《蜀相》),用在這里,諷刺性很強。詩人暗暗地把譙周誤國降魏和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比較,讀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譙周的卑劣了,難怪沈德潛為此句旁批說:“誚之比于痛罵”(《唐詩別裁》)。詩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罵更強烈的效果。
整首詩內(nèi)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虛寫實,從虛擬的景象中再現(xiàn)出真實的歷史畫面;后半夾敘夾議,卻又和一般抽象的議論不同。它用歷史事實說明了褒貶之意。末尾用譙周和諸葛亮作對比,進一步顯示了諸葛亮系蜀國安危于一身的獨特地位,也加深了讀者對諸葛亮的敬仰。
(蔡厚示)
- 送盧萍齋當(dāng)春雁北飛,之子獨南歸。寒暑本無定,去來應(yīng)有機。柳煙迷客棹,花露濕征衣。明月人千里,相思消息稀。
- 真娘墓松林際晚鶴飛回,一片荒碑臥草萊。顏色不隨塵土化,潤邊猶有野棠開。
- 水調(diào)歌頭·又燕山九日作萬里漢家使,雙節(jié)照清秋。舊京行遍,中夜呼禹濟黃流。寥落桑榆西北,無限太行紫翠,相伴過蘆溝。歲晚客多病,風(fēng)露冷貂裘。對重九,須爛醉,莫牢愁。黃花為我,一笑不管鬢霜羞。袖里天書咫尺,眼底關(guān)河百二,歌罷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隨雁到南州。
- 采桑子熔金脫得花鈿小,點綴瓊枝。月淡風(fēng)微。露浥香肌自是奇。玉人呵手昂頭翦,纖鬢邊垂。似簇蜂兒。春入芳容不肯飛。
- 所居堂后北籬下獲二蛇一小色赤長二尺許一大二物穴我居,歲月亦已老。一朝雙擒獲,蜿蜿出幽草。安行免噬嚙,敢望吐珠報。巳月不殺蛇,昔賢有遺告。
- 過茱萸堰茱萸堰在吳牛死,茱萸堰廢吳牛閑。吳牛閑,東南百貨來如山。
- 和張十八秘書謝裴相公寄馬齒齊膘足毛頭膩,秘閣張郎叱撥駒。洗了頷花翻假錦,走時蹄汗踏真珠。青衫乍見曾驚否?紅栗難賒得飽無?丞相寄來應(yīng)有意,遣君騎去上云衢。
- 予久客思歸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歸意濃去郭十五里,翼然屏風(fēng)山。上有看經(jīng)院,創(chuàng)始升元間。山澗易生云,竹嫩未作斑。登高佛閣小,四面青回環(huán)??臻T事彌多,永日僧不閒。歸徑路委蛇,班荊履孱顏。信美難久留,道遠足力慳。遙知故山月,問我何時還。
- 雨后殊有秋意天地新秋入苦吟,詩書萬古付孤斟。愛君憂國孤臣淚,臨水登山節(jié)士心。只嘆鼻端無妙斲,豈知弦外有遺音。剡中勝踐今猶昔,安得高人支道林?
- 庭橘蟻踏金苞四五株,洞庭山上味何殊。不緣松樹稱君子,肯便甘人喚木奴。
- 麒麟細草南東路,一望松門意自哀——— 曾鞏送覺祖院明上人
- 通州瞿曇?guī)煟囔堆泮F行——— 仲并志師自通州訪我於儀真因攜之至長蘆留語數(shù)日
- 盡玉壘青云,錦江秀色,辦作一丘土。——— 元好問摸魚兒
- 我亦青原人,君遺明月光——— 文天祥題梅尉詩軸
-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元稹和樂天贈樊著作
- 幾微察毫芒,根本在奧竅——— 真德秀送湯伯紀(jì)歸安仁
- 歸立螭頭未是遲,暫向棠陰問遺叟——— 梅堯臣次韻和永叔贈別擇之赴陜郊
- 殿前群公賜食罷,驊騮蹋路驕且閑。——— 韓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
- 風(fēng)吹落霞供晚涼,西城鴉鴉啼女墻——— 文同采蓮曲
- 蕭條四壁是閑居,老子而今非故魚——— 釋紹嵩浩西堂見和因再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