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二冊《 * 爺爺植樹》教學反思
來源:網(wǎng)友投稿 發(fā)布時間:2020-05-18 15:46:25
《 * 爺爺植樹》是人教版第二冊第一單元的第三遍課文,介紹了1985年的植樹節(jié),81歲高齡的 * 爺爺在北京天壇公園親手栽種松柏的經(jīng)過,帶著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壯成長,“小平樹”已成了天壇公園的一道風景。
我還沒開始教這課時,就聽其他老師說這課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 * 爺爺?shù)臅r代離他們實在太遠了,而且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本課的主題。況且課文篇幅又是那么長,三百字左右的課文對于一年級下半學期剛開學的學生來說,確實大部分學生要跳一跳才能讀上來。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盡快體會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學生回去預習,讓他們先自讀課文。課堂上我簡單介紹講述了 * 爺爺?shù)囊恍┕适?,?* 感,然后我心里還是沒底,直嘀咕:講得那么用勁,不知道學生能聽進幾成呢?與其我唱獨角戲,還不如聽聽學生的心聲,于是,我笑容可掬地問:“小朋友,昨天有沒有讀課文呀?”“有”嗬,響聲震天,真的假的???我又問:“那么你讀了后,知道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我們來討論討論”這下子學生來勁了,教室里像炸開了鍋。
生:老師,我讀了以后,覺得很感動!
生:我也是,我覺得 * 爺爺可認真了。
生:鄧爺爺種樹時,看到小樹苗移入坑中,覺得不正,要把小樹苗扶正才滿意。
生:什么叫高齡?
生: * 爺爺那么大了,還去種樹。
生: * 爺爺為了有更多的樹長大,所以他要植樹。
生:什么叫興致勃勃?
生:什么叫萬里無云,春風拂面?
生:什么叫引人注目?
生:什么叫人群?
生:什么叫額頭上已經(jīng)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
生: * 爺爺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老師,我不懂。
…………
學生們紛紛說道著,我忍俊不禁地思緒飄了起來,帶著高興,帶著憂慮……
高興的是:我看到了我們新課程教學的希望,在新課程教材與理念的指引下,我們一小部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他們隨著閱讀量的增大,課文的字詞閱讀對他們來說已不成問題,而且能主動地去了解去學,特別是開放的問題下他們會更有探索,更有所思。像《 * 爺爺植樹》所蘊含的道理確實對于現(xiàn)在學生是很難感悟的。但他們能從 * 爺爺植樹的實際行動中,有所感動,有所體會。這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地探索,作為教師感到心慰。
憂慮的是:在新課改下,我們相當一部分學生已跟不上每天認識十幾個字,閱讀那么長篇幅文章的學習了,如《 * 爺爺植樹》這一課要認識13個字,寫6個字,讀懂300百字左右的課文。這些學生對于讀課文已感到困難重重。雖然,他們提出許多問題?這是學生的發(fā)現(xiàn),說明他們也在參與學習,也在主動地思考。但連“人群”這個詞都不能理解,從側面反應了我們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確實有限。因此對于我們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與挑戰(zhàn)。
怎樣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已嚴峻地擺在我們面前。


猜你喜歡
- 漢語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語言之一。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尤其是近百年來的改良,漢語的詞匯不斷增加(語義也有較好的繼承性);近代以來,漢語也從各種外
- 教學目標:1、初步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2、能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并能多角度描寫景物。課前準備:要求學生收集有關家鄉(xiāng)的風景、
- 美國鐵路營業(yè)里程居世界第一位,現(xiàn)有本國鐵路260423公里,其中一級鐵路為212742公里,軌道延長里程為354813公里,另外還有美國擁有
- 新“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在墻角捉蚊子,一條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沒有尾巴多難看哪!小壁虎想,向誰去借一條尾巴呢?小壁
- 教學反思: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發(fā)展語言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教學“金黃的太陽”一段時,我先請喜歡這一段課文的學生讀完此
- 教學中,我先復習a、o、e及其四聲的發(fā)音,為本節(jié)課的發(fā)音做好準備,也隨時鞏固舊知。接著,我做示范,讓學生仔細觀察口型,通過反復朗讀,逐步掌握
- 《識字4》教學實錄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春、夏、秋、冬。春天過去了就是夏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夏天吧。(出示多媒體課件)在這美麗
- 雪孩子教學反思案例《 雪孩子》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的可愛的雪孩子,最后為了從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舍棄了自己的童話故事。與以往的
- 1. 把握教學要求。(1)漢語拼音的教學要求。漢語拼音要求的歷史變化:歷年大綱對漢語拼音學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曾經(jīng)有過直呼的要求,默寫的要求
-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根據(j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小蝌蚪找媽媽》授課后的反思所編,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幫助!《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
- 口語交際課是“聽話、說話”的發(fā)展,與以前的聽、說訓練不同,“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不僅要求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
-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由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以第三次全教會《關于深化教
- 小蝌蚪找媽媽教學反思 ——根據(j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小蝌蚪找媽媽》授課后的反思所編,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幫助!《小蝌蚪找媽媽》課文以小蝌蚪找媽
- 《蘭蘭過橋》一文選自于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全文篇幅較長但文字淺顯,通俗易懂,主要描述了一位橋梁工程師帶著自己的孫女乘車外出游玩,看見了幾種神奇
- 【教學內(nèi)容分析】一幅自選商場的插圖,羅列了一些商品的名稱,還有一篇關于自選商場的短文,組成了本課識字的文本環(huán)境,簡潔明了,插圖展示的是商場的
- 今天是星期天,陽光燦爛。媽媽把床上的棉被一條一條地搬到太陽底下曬。我知道今天晚上我們又能睡在軟軟的、香香的被窩里了,好開心啊!下午,奶奶去睡
- 每年6~7月間,我國江淮流域梅子成熟的時候,雨日很多,常常陰雨綿綿,這個時期就叫做“梅雨”期。今年6月13~15日,江淮流域各地都進入“梅雨
- 一、音樂情景體驗導入(播放樂曲《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學生自發(fā)隨音樂節(jié)奏拍掌)師:聽過這首歌沒有?生:沒有。師:這首歌呀,叫《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
- 這篇文章的原名,并不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而叫《保衛(wèi)紅井》,是1958年前后由當時擔任解放軍日報福建記者組組長的張榮杰寫的。1925年9月被
- 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指要:本組教材以“快樂的夏天”為專題,主要由一課識字、五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組成。五篇課文中有兩首古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