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修恨不為同姓,更有跫然喜似人
出自宋代陳傅良《送陳持中赴四明節(jié)推二首》:
前修恨不為同姓,更有跫然喜似人。
歲晏得君顏面好,天涯從此尺書頻。
政須有力同扶世,業(yè)已將名自絆身。
它日云臺勛績上,南陽應(yīng)記舊比鄰。
注釋參考
前修
亦作“ 前修 ”。猶前賢?!冻o·離騷》:“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后漢書·劉愷傳》:“今 愷 景仰前脩,有 伯夷 之節(jié),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圣朝尚德之美?!?李賢 注:“前修,前賢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偉矣前修,學(xué)堅(jiān)多飽。” 宋 陳亮 《答陳知丞啟》:“猶懷晚進(jìn),及識前脩?!?清 周亮工 《哭陳磐生》詩:“暇心開麗矚,遠(yuǎn)致越前修。”
不為
(1).不做;不干?!对姟ばl(wèi)風(fēng)·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shí)?!?/p>
(2).謂收成不好?!赌印るs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王念孫 《讀書雜志·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高誘 注:“不為,不成也?!?/p>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shí)?!?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先破后承,始開終結(jié),內(nèi)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yán)矣?!?/p>
(1).不因?yàn)?。《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xiǎn)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p>
(2).不為了?!稘h書·揚(yáng)雄傳下》:“蓋聞圣主之養(yǎng)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顏師古 注:“言憂百姓也?!?/p>
同姓
同姓 (tóngxìng) 姓氏相同 of the same surname 他與我同姓跫然
(1).形容腳步聲?!肚f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成玄英 疏:“跫,行聲也?!?宋 黃庭堅(jiān) 《奉和文潛贈無咎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為韻》:“北寺鎖齋房,塵鑰時(shí)一啟。 晁 張 跫然來,連璧照書幾?!?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相公》:“勞君枉駕,可謂跫然足音矣,請坐賜教?!?何垠 注:“跫然,蹋聲。” 葉圣陶 《窮愁》:“ 松 母方坐戶側(cè),曝日光取暖,其弗聰之耳忽聞足音跫然至,審為 金榮 ,曰:‘ 榮哥 何來?’”
(2).喜貌。 宋 沉遘 《謝人投書》:“辱書及文編,辭高義豐,讀之跫然?!?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四:“某夙附末光,雅煩善庇,伏藩城而待罪,隱若自安;佔(zhàn)宿邸之移文,跫然滋喜,依歸之素,有過等夷?!?/p>
(3).空無所有或稀少的樣子。 唐 陸龜蒙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xiàn)五百言既蒙見和復(fù)示榮唱至于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shí)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餌薄鉤不曲,跫然守空坻?!?明 湯顯祖 《讀陳匡左<元史本末>有感》詩:“跫然寒谷少人聲, 玉茗 書歸雪夜明。”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六·感遇詩》:“夫《感遇》在 唐 ,未為絶出;而《感興》在 宋 ,實(shí)自跫然。謂不當(dāng)并論則有之耳。”
陳傅良名句,送陳持中赴四明節(jié)推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