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出自宋朝蘇軾《贈(zèng)上天竺辯才師》
南北一山門,上下兩天竺。
中有老法師,瘦長(zhǎng)如鸛鵠。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見之自清涼,洗盡煩惱毒。
坐令一都會(huì),男女禮白足。
我有長(zhǎng)頭兒,角頰峙犀玉。
四歲不知行,抱負(fù)煩背腹。
師來為摩頂,起走趁奔鹿。
乃知戒律中,妙用謝羈束。
何必言《法華》,佯狂啖魚肉。
注釋參考
不知
是指對(duì)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碧眼
(1).綠色的眼睛。 唐 李咸用 《臨川逢陳百年》詩(shī):“ 麻姑山 下逢真士,玄膚碧眼方瞳子。” 宋 蘇軾 《佛日山榮長(zhǎng)老方丈》詩(shī)之二:“何處霜眉碧眼客,結(jié)為三友冷相看。” 朱錫梁 《白門詠史》之二:“雖然陵墓殘薪采,碧眼 孫郎 是可兒?!?/p>
(2).舊指胡人,后指白種人。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金鼓連天,喊聲震地,不是赤眉嘯聚,定為碧眼橫行?!?明 徐渭 《沉叔子解番刀為贈(zèng)》詩(shī):“鏤金小字半欲滅,付與碧眼譯不出?!?清 黃遵憲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異方樂祇增人愁?!?/p>
山谷
山谷 (shāngǔ) 兩山之間狹窄低凹的地方 valley [楊樹]不論在河灘、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長(zhǎng)。——《楊樹》蘇軾名句,贈(zèng)上天竺辯才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小亭憩山半,換馬上迢嶢作者:楊萬里作品:五更入宣城,詣天慶觀朝謁
- 兩鬢千莖新似雪,十分一醆欲如泥
- 北謝蒼龍去,南隨黃鵠飛。作者:宋之問作品:送武進(jìn)鄭明府
- 麻姑未必堪搔背,薄相由來是蔡經(jīng)作者:劉子翚作品:次韻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絕
- 空山寂寞何所有,野殿荒涼松檜寒作者:張耒作品:和陳器之詩(shī)四首鹿仙山
- 綺鸞銜詔碧霜林,按部歸來聽好音
- 斛嶺寨,行云際,下視長(zhǎng)江入地底
- 賦命誠(chéng)非薄,良時(shí)幸已遭作者:李德裕作品:述夢(mèng)詩(shī)四十韻
- 盡拋今日貴人樣,復(fù)振前朝名相家作者:劉禹錫作品: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于苞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