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論尹何為邑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弊赢a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子于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弊赢a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弊悠ひ詾橹?,故委政焉。子產是以能為鄭國。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子皮想讓尹何治理一個采邑。子產說:“尹何年輕,不知能否勝任?!弊悠ふf:“這個人忠厚謹慎,我喜愛他,他一定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到那里學習一下,就會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弊赢a說:“不行。一個人假如真正喜愛別人,那就應該讓他得到好處。現在您喜愛別人,就想讓他來管理政事,這就如同讓一個還不會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樣,多半會割傷自己。您的所謂愛人,只不過是傷害人家罷了,那么以后誰還敢求得您的喜愛呢?您在鄭國如同房屋的棟梁,棟梁折斷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會被壓在屋子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說出來呢!譬如您有一塊美麗的錦緞,您一定不肯讓人用它來練習剪裁衣服。擔任大官、治理大邑,這些都是人們身家性命之所寄托,卻讓一個正在學習的人來擔當。大官大邑與美麗的錦緞相比,不是更加貴重嗎?我只聽說過學好了然后才去管理政事,沒聽說過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來讓他學習的。如果真這么做,一定會受到危害。比方打獵吧,射箭、駕車這一套練熟了,才能獵獲禽獸;假若從來就沒有登過車、射過箭和駕過車,總是為翻車發(fā)生事故(翻車壓死)而提心吊膽,那么,哪里還顧得上獵獲禽獸呢?”子皮說:“太好了!我這個人很笨。我聽說過,君子總是努力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的遙遠的事情,小人總是使自己懂得那些微小的眼前的事情。我是個小人?。∫路┰谖疑砩?,我是知道加以愛惜的;大官、大邑,這是身家性命之所寄托,我卻認為是遙遠的事情而忽視它。假如沒有您這番話,我是不會懂得這個道理的。從前我說過:‘您治理鄭國,我治理我的封地,在您的庇蔭之下,還是可以把封地治理好的?!瘡默F在起才知道,這樣做還是不夠的。從今以后我請您允許,就是治理我的封地,也要聽您的意見行事?!弊赢a說:“人心的不同,就像人的面貌一樣。我怎敢說您的面貌同我的一樣呢?不過我心里認為危險的事情,還是要奉告的?!弊悠ふJ為子產非常忠實,所以就把鄭國的政事委托給他。子產因此才能治理鄭國。
注釋
(1)子產:即公孫僑,鄭國大夫。尹何:子皮的年輕家臣。為:治理。邑:封邑,采邑。
(2)子皮:鄭國大夫,名罕虎,公孫舍的兒子。
(3)少:年輕。
(4)愿(yuàn):謹慎老實。不吾叛也:上古漢語用“不”等否定詞的否定句,賓語如果是一個代詞,一般放在動詞的前面,如“吾”是動詞“叛”的賓語,放在“叛”的前面。
(5)夫:人稱代詞,他。下句的“夫”同。治:治理,管理。
(6)利之:使之有利。
(7)其:難道。用于句首,表示反問。
(8)棟:棟梁。
(9)榱(cuī):屋椽。僑:子產名。厭(y?。和ā皦骸?。下文“厭覆”的“厭”同。盡言;無保留地把話說出來。
(10)錦:有彩色花紋的綢緞。
(11)庇(bí):庇護,寄托。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它比起美錦來價值不就更多嗎?這是說官邑重于美錦。
(12)人政:參加管理政務。以:靠,憑借。
(13)田獵:打獵。射御:射箭駕車。貫:通“慣”,習慣,熟習。禽:通“擒”。也可作名詞講,指鳥獸。
(14)嘗:曾。敗績厭覆是懼:即“懼敗績厭覆”。這是為了強調賓語“敗績厭覆”,把賓語提前,在賓語后面用“是”字復指。敗績,指事情的失利。厭覆,指乘車的人被傾覆輾壓
(15)虎:子皮名。敏:聰明。
(16)務:致力。
(17)遠:疏遠,疏忽。慢:輕視。
(18)微:無,非。
(19)他日:從前。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20)請:請求。聽:聽憑。行:做。
(21)抑(yì):不過,然而。表示轉折的連詞。
(22)子皮以為忠:子皮以子產為忠。
(23)是以:因此。
子產論尹何為邑問答
問:《子產論尹何為邑》的作者是誰?
答:子產論尹何為邑的作者是左丘明
問:子產論尹何為邑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子產論尹何為邑是先秦的作品
問:子產論尹何為邑是什么體裁?
答:文言文
問:子皮欲使尹何為邑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子皮欲使尹何為邑 出自 先秦左丘明的《子產論尹何為邑》
問:子皮欲使尹何為邑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子皮欲使尹何為邑 的下一句是 子產曰:“少,未知可否。
問:出自左丘明的名句有哪些?
答:左丘明名句大全
子產論尹何為邑賞析
文章記述了鄭國的上卿子皮和繼任子產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子產的遠見卓識和知無不言的坦誠態(tài)度,而子皮則虛懷若谷、從善如流,二人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堪稱人際關系的楷模。文章圍繞用人問題展開對話,人物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簡練暢達,敘述線索清晰,善用比喻,層層論證,令人信服。
文章顯示了《左傳》善于敘事,敘事線索分明,敘述描寫詳略得當、結構嚴謹的特點。全文自始至終緊緊圍繞用人問題展開,下筆開門見山,收筆一唱三嘆,中心突出,線索明確,結構嚴謹;重點描寫子皮與子產的對話,通過對話展現二人在用人問題上的不同態(tài)度和個性,表現作者對用人問題的深刻認識,而對子皮如何具體安排使用尹何、子產的想法和做法則一筆帶過,可謂詳略得當。
在敘事過程中,作者對子皮和子產的言行描述生動逼真,人物性格躍然紙上。子產對身為上級的子皮勸告,先是委婉的反對:“ 少,未知可否?!笨吹阶悠と詧猿旨阂姡⑻拐\表明了內心想法,子產則斬釘截鐵地進行反對:“ 不可?!比缓蠹氈聲詴扯鴦忧榈胤治隽俗悠に枷氲腻e誤性,以自己的高瞻遠矚和誠懇態(tài)度感動了子皮,讓子皮心服口服地接受了他的勸告,并加強了對他的信任和重視,顯示了賢能之士的智慧和才能。而子皮在自己的想法遭到下屬的反對之后,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坦誠表明自己的想法意圖;在聽了下屬更為堅決的反對和詳細分析之后,他不但對下屬的見解大加贊賞,而且十分真誠地向對方表示了自己由衷的佩服,十分大度地接受子產的建議,并進一步加大了對子產的信任和重用,這正是作者在《左傳》中極力推崇強調的明君典型。
文章的語言,特別是子皮、子產二人的對話,簡煉而豐潤,含蘊而暢達,曲折而盡情,極富表現力,是典型的《左傳》語言。
- 請佛閣晚望,雪山數十峰如爛銀,晁耀暑光中壘塊蒼然是九州,大千起滅更悠悠。雪興正照天西角,日影長浮雨上頭。峰頂何曾知六月,塵間想已別三秋。佛毫似欲留人住,橫野金橋晚未收。
- 和陶飲酒二十首我夢入小學,自謂總角時。不記有白發(fā),猶誦論語辭。人間本兒戲,顛倒略似茲。惟有醉時真,空洞了無疑。墜車終無傷,莊叟不吾欺。呼兒具紙筆,醉語輒錄之。
- 示兒魯匡居終日只欽欽,一寸靈臺萬古心。鹿洞象山前路在,頻思寡過到而今。
- 晨炊杜遷市煮筍金陵竹筍硬如石,石猶有髓筍不及。杜遷市里筍如酥,筍味清絕酥不如。帶雨斫來和籜煮,中含柘漿雜甘露??升W可膾最可羹,繞齒蔌蔌冰雪聲。不須咒筍莫成竹,頓頓食筍莫食肉。
- 聞兩河用兵因貽友人(茅山兼寄李叢時兩河用兵)故人日已遠,身事與誰論。性拙難趨世,心孤易感恩。秋悲憐宋玉,夜舞笑劉琨。徒有干時策,青山尚掩門。
- 蝶二首款款穿芳徑,雙雙度短墻。不知身是幻,抵死戀花香。
- 漁家傲(詠月)通一月而泛詠,已侑金卮;辨四時而各言,未勞檀板。晦朔乃取于盈闕,寒暑蓋資其往來。群動息而忙者閑,觀光臺上;眾景生而悲者笑,窺影杯中。飲闌夢覺,則斜月得其情;望重意新,則初月致其事。是宜擅有六義,離為七章,盡入歌聲,共資一笑。
- 栝城寒芒曾動少微星,一水溶溶疊嶂橫。落日漁舟吹遠笛,斷煙戍屋帶荒城。沙鷗欲近如招隱,關樹無多亦厭兵。卻憶鶯花亭外路,太平簫鼓沸春聲。
- 和鞏教授訪別二首君來別我還歸去,君去重來定幾時。此后相思無可寄,相思欲寄莫如詩。
- 納火禮祀大辰十二首庶功備矣,休德昭明。天地醣和,在鬯斯清。玉瓚以酌,瑤觴載盈。周流常羊,來燕來寧。